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访历史古城不忘文化之根 观发展硕果坚定改革信念——苏州大学文学院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日活动

作者: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098更新时间:2019-04-23

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为主线,文学院党委积极组织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走基地、看成就、聚力量”宣传教育活动。为激励和动员全院师生砥砺爱国情怀、永葆奋斗精神,2019年4月21日,由学院党委书记孙宁华老师带队,文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文学院研究生学硕三个党支部的师生共同参加此次党日活动。

当天上午学院党员师生们整装待发,大家对此次党日活动充满期待!党员师生一行首先到达昆山巴城老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巴城老街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后经修复改造保存了原貌,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老街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开始了本次学习参观。循着老街向内走,可见老街各处皆摆放着人物铜像。从黄幡绰传下的歌调到顾阿瑛“草堂雅集”形成的昆山腔,昆曲的发展,根在巴城。这些人物铜像仿佛在诉说着昆曲悠远的历史,谱写出昆曲艺术发展之路上最生动的注脚。老街的建筑风格古朴而秀美,粉墙黛瓦、傍水而立、小桥流水,鸟鸣啾啾,江南的秀与媚自在其间。老街各处散立着各个文化展馆,它们构成了江南文化一个个生动的侧面——玉峰古文物博物馆、江南木雕馆、昆石书画馆、竹刻艺术馆,这些艺术品都沉积着时光的厚度和艺术家们的用心,在方寸间生发出无限的艺术张力。这些鲜活的资源,拉近了师生们与传统艺术的距离,让师生们更加生动地了解到了昆曲的起源、形成、发展,领略苏州本土戏曲独特的魅力。同时感受到深厚悠久的传统文化,激发了师生们对于传统艺术学习的兴趣,陶冶了师生们的艺术性情。

随后,文学院的师生党员们来到了昆山市科技文化博览中心,着重参观了“昆山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型成果展。这次展览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的昆山之路”为主线,将展览内容分成“发展历程”、“成就经验”、“未来展望”三部分。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昆山从苏州经济发展的末位“小六子”,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的头名,成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名片。

不论是在古老传统与文化创新里,谋求更大发展的巴城老街;还是在牢牢把握历史发展机遇的昆山新市区,它们都是中国发展建设的缩影,见证了在我党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党员,都深深地为昆山四十年的改革发展巨变所震撼。在新时代里,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胸怀祖国、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勇于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更是每一个共产党员责无旁贷的担当。这需要每一个人都坚定理想信念,为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学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日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余韵和改革开放建设的成果,在快乐和谐的氛围里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