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学为人师报家国,行为世范诉情怀 ——记专硕一支部四月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308更新时间:2019-04-22

为进一步贯彻十九大报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结合支部党员师范专业特点,文学院研究生专硕第一党支部于2019年4月20日开展了“学为人师报家国,行为世范诉情怀”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六个环节展开。

  1. 忆往昔,参观教育博物馆

    4月20日上午,专硕一支部12名党员一同赴苏州教育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站在藏品实物前,党员们聆听讲解员的讲述,置身于苏州教育历史中,不仅深切感受到了苏州“崇文重教”的一脉传承,也惊叹于苏州现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回顾历史,党员们收获了感动,也得到了新的教育启示:前人将“教育”置于家国天下的责任担当中,我辈亦将承前人之志,继往开来。

  2. 学理论,强国兴教筑基石

    4月20日下午,专硕一支部13名党员和10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文综楼1005-5311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本次理论学习围绕“教育强国”、“立德树人”、“四有教师”三个关键词展开,支委会委员袁佳艳、金萍、王佳妮向大家逐一阐释其深刻内涵。理论学习从宏观架构出发,向微观细节推进。各党员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中不断汲取力量,整体学习取得了良好成效。

  3. 讲事迹,党员教师树典型

    党员钟舒婷、李蕾、陶科序、彭思微,入党积极分子凌珍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党员教师钟扬、支月英、黄大年、杨铮峰、张玉滚的先进事迹。聆听过后,大家不仅感动于党员教师的闪光精神,更在自己心中竖起了典范标杆。

  4. 听心得,校友师姐传薪火

    支部有幸联系到了2018届校友戚悦学姐。学姐在工作繁忙不能到场的情况下,为大家发来了她从教为师后的心得小视频。戚悦学姐从教师的“学习性”、“专业性”、“创新性”三方面阐释了她对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解。学习经验,传承薪火,支部成员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5. 说规划,学为人师展未来

    金梦蝶、李松林、王玉琴、张亦弛、高顾楠五位党员,结合了自己作为师范生的学习经历,围绕对教师职业的规划,以小演讲的形式诉说了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期待和情怀。五位党员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她们的演讲也给大家留下了对未来从教的诸多思考。

    3329bcd2a68a03a209668de97710bcd

  6. 观影片,温暖师德感人心

    全体支部成员至文综楼1003-3405观看了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这部有关励志教育,有关教师理想,有关师风师德的电影,引发了党员们强烈的情感共鸣。两个小时的观影,带给大家冷静的沉思,也激起了思想花火的碰撞。

    活动最后,支部书记袁佳艳作了简要的总结。她说,作为党员师范研究生,大家更应传承信仰,坚定抱负,为祖国发展出力量,为民族复兴作贡献;今日的感动、学习将是大家明天前进的力量,希望全体党员在未来的漫漫求索中,牢记这份初心。

      

    荧荧红烛,煌煌师道,带着理想与信念,带着启发与思考,年轻的我们,再度出发。

      

      

    (文/袁佳艳 图/金萍、王佳妮)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