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文学院学习标兵宣讲活动顺利举行

作者:来源:文学院点击率:724更新时间:2023-12-29

12月22日18:30由文学院事务与发展中心主办的“英才引为范,我辈砥前行”——文学院学生标兵宣讲活动顺利举办。此次活动目的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先进榜样,激励青年大学生在新时代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发扬文学院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



宣讲活动伊始,21级师范专业的朱子涵同学分享了她作为实践创新标兵的经历和经验。她强调,学习和思考是一个有条不紊的过程。尤其在科研工作中,同学们应该葆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志愿服务活动方面,朱子涵同学已经累计了585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她提到,志愿服务的选择可以从兴趣和地域出发,例如,她个人会多加关注支教类的志愿服务及地点坐落于自己家乡的活动。



第二位宣讲者是来自20级师范班的汪苇同学,现已成功保研本校。作为自强自立标兵,汪苇学姐着重向我们分享了学习方面的经历。她提到,中文系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找对方法,从巩固基础开始,不断强化阅读,最后到论文实践。



随后,第三位宣讲者是来自20级师范专业的周雨薇同学,现已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她通过视频的方式分享自己作为学习科研标兵的经历。周雨薇同学提出,学习的第一步是要确立目标,制定好每一阶段的学习计划、明确努力的方向,而在科研方面的学习,则更需要大家拥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级基地班的赵钰晗同学是第四位分享者,现已推免至南京大学。赵钰晗同学分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学习能力。首先是专业课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软性作业多,对同学们能力要求高。赵钰晗同学对此给出了提前预习所学课程、多与任课老师交流和减少拖延从而提高作业质量三个建议。



20级的倪润梅同学是第五位宣讲者,现已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她通过视频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她作为志愿服务标兵的心路历程。校内,她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疫情期间,她在校内外都承担过核酸检测的工作。同时,她认为志愿服务教育应当加强宣传,志愿服务的领域也可以向更深更远处拓宽,如此志愿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弘扬。



接着,第六名宣讲者,20级师范专业的张婷同学上台进行分享,她现已成功推免至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志愿服务标兵,她分享了许多报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一方面,同学们可以关注班级、学院、学校发布的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另一方面,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多多关注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某一活动的志愿者招募信息。



第七名宣讲者是来自21级师范专业的陆诗蕙同学,她以三封信,三束“光”开启了自己作为一名志愿服务标兵的自述。这三封信不仅坚定了她做志愿服务的决心,也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最后一位宣讲者孙潘懿同学的分享以视频形式呈现。作为学习科研标兵,在学习方面,孙潘懿同学重点强调了功在平时;科研方面,她点出,科研竞赛在保研加分中占比很高,鼓励同学们多加参与。



总而言之,院级学习标兵不止以优秀的个体出现,更是榜样力量的彰显。向榜样学习有助于为在成长道路上有困惑的同学们指点迷津,为青春风采的绽放插上翅膀。至此,本次院级学习标兵宣讲活动圆满结束。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