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我院与苏州市委党史工办联合开展 “东吴先贤正气传薪火 文心书房雅韵颂英烈——‘强国复兴有我 我是党史记录人’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来源:点击率:20更新时间:2025-11-11


11月7日,我院与苏州市委党史工办联合开展“东吴先贤正气传薪火 文心书房雅韵颂英烈——‘强国复兴有我 我是党史记录人’主题党日活动”。苏州市委党史工办副主任钱海、宣联处处长时惜微、宣联处工作人员许欣怡,文学院党委书记夏凤军、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纪金平、专职组织员钱继云、辅导员杨兴丽以及文学院研究生学硕第一、第三党支部和学科语文专硕第一党支部的党员共同参加本次活动。

党日活动的第一站来到苏州大学博物馆,党员同志们参观学习了“初心不改 浩气长存”苏州大学党员英烈生平事迹展,追寻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展览内容兼具史料价值与感染力,以丰富多样的图文资料,清晰勾勒出一幅跨越上世纪20至90年代从苏州大学及其前身院校走出的英雄群像:他们中,有在烽火年代浴血疆场、抗日救亡的民族脊梁,也有在历史关头坚守信仰、投身解放事业的革命先驱,还有在和平时期秉持初心、为正义奉献生命的杰出楷模。一张张定格着战火硝烟中抗争瞬间的泛黄照片、一件件无声讲述着厚重历史的斑驳物件、一段段记录着英烈生平及其奋斗历程的翔实文字,无不镌刻着光辉的足迹,见证着不屈的民族气节。师生们在展览前驻足凝视、轻声交流,循着实物与文字的线索,仿佛触摸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与英烈们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缅怀,更引导着在场师生从英烈精神中获得不竭的力量之源:信仰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担当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贯穿于日常之中的坚守。先辈们的精神,如星火不灭,照亮后来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随后,大家一同前往苏州大学本部图书馆,参观“正义之剑的执柄者: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中的东吴先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该展览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历程为主线,聚焦东吴大学校友在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进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透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庭审文献与人物手记,展览生动还原了先贤们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为捍卫民族尊严与人类正义而奔走呼号。从他们挺身而出的时代背景,到其卓越工作对重塑战后秩序的深远影响,每一段记述都铭刻着他们对和平的坚守与对邪恶的不屈。在这场与历史的对话中,师生们凝神驻足,深刻体会到东吴先贤“以正义为剑,护家国安宁”的精神内核。他们所践行的,不仅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精神,更用行动向世界宣告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而捍卫正义的勇气与智慧,是穿越古今、永不褪色的精神遗产。

党日活动的最后一站聚焦思想交流与红色传承,在天赐庄校区红楼115室举行了座谈交流会暨赠书仪式。交流会围绕苏州市委党史工办“文心书房”红色阅读品牌与苏州大学文学院党支部互联共建展开。

会议伊始,与会成员共同观看了党员教育专题片《初心不改 浩气长存》,影片中先辈们坚守信仰、砥砺前行的事迹,让在场人员备受触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为后续交流营造了庄重而热烈的氛围。

夏凤军在致辞中对苏州市委党史工办通过苏大校友唐崇侃烈士这一重要纽带,将文心书房的相关活动送至文学院表示感谢。他认为,本次活动以“东吴先贤”“英烈精神”为核心,充分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打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结,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要求转化为真切的实际行动。他希望党员同志们深入感悟先贤英烈的精神,既要做党史的“学习者”,更要充分发挥文学院师生的专业特长,在做好党史“记录者”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创作者”和“传播者”。

许欣怡详细介绍了“文心书房”这一红色阅读品牌的创立背景与发展历程,使大家对其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有了更具体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在场人员在阅读中感悟历史、在思考中传承信仰的热情。

钱海代表市委党史工办向苏州大学文学院捐赠了一批红色书籍,为文学院的红色文化建设增添了宝贵资源。作为回礼,纪金平向党史工办赠送了葛逸凡同学的原创书法作品。双方均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红色文化传播与青年思想引领工作。

有感于先辈们无私奉献、前赴后继的精神,文院学子纷纷提笔抒怀,创作出一批真挚动人的诗篇。活动现场,文学院顾悠扬、吴茜、赵丹、童雨濛、戴芸、卢玲慧等六位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唐崇侃烈士的经典诗作与文学院学生的原创红色诗歌。激昂的语调、真挚的情感,不仅展现了学子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让历史的信仰在当代的诗行中回响,让先烈的热血在青年的声音里重燃,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李茜榕、钱秋凡、韩越、季展伊四位同学围绕《苏州老兵抗战口述史》一书,结合自身感悟分享阅读体会。他们从书中老兵的亲历故事出发,畅谈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珍惜,使“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共识在思想碰撞中内化于心,让所有人更加坚信,那段用血与火写就的历史,正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一历史真理最深沉、最动人的注脚。

东吴先贤正气传薪火,文心书房雅韵颂英烈。本次党日活动成功举办,既是充分利用学校红色资源、依托学科专业特色的一次生动探索,也是一次对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有效检验。学生党员们纷纷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爱国情怀、报国之志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以实际行动为强国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人:李雨时、赵丹

校稿人:汪苇、杨兴丽

审稿人:夏凤军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