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玩转非遗,指尖乾坤”——传统文化手工研讨实践课顺利开展

作者:来源:文学院点击率:698更新时间:2022-12-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苏州大学文学院始终以“文化育人”为理念,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2022年12月3日18:30,文学院联合苏州大学传统文化工作坊于独墅湖校区文科综合楼1005#5103、5104教室开展“玩转非遗,指尖乾坤”——“古韵流今”系列传统文化手工研讨实践课。

本次研讨实践课内容为掐丝珐琅与绒花的制作,并邀请2021级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杨宗妍、李寅担任主讲人。

 

课程伊始,两位主讲人向大家介绍了掐丝珐琅和绒花的历史源流、发展历程和传承意义。“铜胎掐丝珐琅”又称“嵌珐琅”,流行于明朝景泰年间,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绒花”,由于其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因而多用于旧事民间的民俗节事与礼仪装饰之中,绒花制作技艺于2007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后,两位主讲人结合制作材料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制作步骤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成员们认真聆听并跃跃欲试。在挑选完制作材料后,两位主讲人加入成员们一起进行手工制作,从修剪、绕线到绑花,从涂胶、捋丝到洗沙,充满欢声笑语,活动现场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一丝一绕,是成员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对话;一压一嵌,是成员们与古人智慧结晶的指尖相触。

 

研讨课程进入尾声,成员们相互交流制作心得,并进行手工作品的收尾工作。“绑花绕线的过程是需要极大耐心的,当你静下心进行制作,到最后完成作品,内心往往喜悦且充实”,主讲人李寅如是说道。完成手工作品后,成员们之间互相展示自己的手工成果,并向主讲人请教制作的不足之处。

 

千丝万缕描摹古典之韵,金丝彩沙勾勒非遗之美。此次传统文化手工研讨实践课在温暖与和谐中圆满落下帷幕。本次研讨实践课的开展,不但加强了青年学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传承意识,丰富了研究生们的科研生活;也让大家齐聚独墅湖畔,增与寒冷冬日丝丝暖意。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