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大音希声 真水无香

作者:韩晓乐来源:文学院点击率:2886更新时间:2008-10-10

    大学新闻社是一个与苏州大学的林荫道一样质朴的名字,更是一个同东吴苑的土壤一般实在的学生社团组织。


    《大学新闻》创刊于1998年4月。她是在文学院党委领导下的大学生业余新闻组织。十年来,报社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怀指导下,以培养优秀新闻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对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学新闻》创办以来,一直是新闻传播系学生在校内从事新闻活动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平台。在专业课程很少、实践机会更少的大一大二时,很多同学正是从这份新闻系主办的报纸中获得最初的新闻实践经验,对他们来说,这也许就是他们新闻生涯的起点。当他们日后驰骋于新闻界的时候,他们的心灵会不断地回返这个起点。


    这不仅是因为《大学新闻》训练了他们最基本的新闻采写技能,培育了他们最初的新闻观念,更是因为这里蕴蓄着青春的激情和理想;回到这里,便意味着重新体验和再度汲取那促使他们踏上新闻工作的激情和理想。当我们不得不面对所有过于功利、过于实际的人生并感受着其无边的压力的时候,有什么比对激情与理想的体验更为宝贵的呢?
   

    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大学新闻已经日趋成熟。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每月的例会,是记者交流信息、提高业务水平、互相学习的园地;例会形成了报题制度,努力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团内采编制度、评报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社团内具有浓厚的学术和人文氛围。

    报社成立以来,很多记者被一些新闻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评论员。 

    十年多来,多名来自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参加过报社,一批拔尖的新闻人才从这里走向社会。

    无论是对已经走出校园的同学来说,还是对尚未走出校园的同学来说,提起《大学新闻》,他们首先会想到的是那些曾经引起他们强烈共鸣的报道和文章。因此,《大学新闻》不仅属于新闻系的同学,它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它从学生的视角对我们这所已有百年历史的大学所做的最新纪录,将成为集体记忆中独特而闪亮的节点和路标。《大学新闻》能够走到今天,其背后站立着的不仅是从事具体的新闻操作的团队,而是这份报纸所代表、所面向的学生群体。

    经过历届同学的努力,《大学新闻》已经引起不仅仅是广大学生的多方关注和支持,并且影响所及业已越出我们的校园。

    作为学生记者,并协助编辑老师在校报开辟了“回音壁”、“记者观察”、“视点”、“青春季风”、“教学一得”等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栏目,每年为校报撰写消息、言论、通讯、散文等作品350篇以上,多年来,报社选派优秀记者分别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科技日报》、《珠海特区报》等大报实习,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报社的精神,受到所在单位的好评。

    十年多来,报社欣欣向荣,在校园内外赢得了很好的声誉。报社的负面新闻曾如“内参”为校领导所重视;2003年,文学院首届记者节中,大学新闻社第一次举办了“好新闻大赛”活动,实现了新闻报道题材的新突破,大学新闻社记者们的敬业精神也给学校各部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为庆祝大学新闻成立十周年,报社成员参加“三人行户外拓展”活动,报社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成功举办苏州高校学生媒体峰会,邀请到各高校的同仁们齐聚一堂,共话发展。

    大学新闻还与兄弟高校学生报社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我校在兄弟高校中的影响,并多次与等编辑、记者老师进行座谈,提高了报社在校内外的知名度。同时,我们也积极发展与校内各个社团的交流,多次与广播台、电视台等兄弟单位进行联谊活动。

    长期以来,报社形成了“以情治团”的良好氛围,“报社,我们的家”,已成为每位记者的心声。报社是每一位记者、编辑、通讯员的家,毕业的老记者们仍心系苏大,情牵报社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报社更加朝气蓬勃,生机盎然,亲如家人。“激情似火,理智如冰”,大学新闻必会有着更为美好灿烂的未来!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