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特色活动之竞智思辨社05、06级内部辩论赛

作者:柳知彤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675更新时间:2008-10-12

                                 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
        ��记文学院竞智思边辩社05、06级社内交流赛
    2007年3月30日晚,在公教301号楼的2307教室,我社05、06两级选拔出的优秀辩手之间进行了一次社内交流赛。双方选手就“美的本质”这个千古难题进行了讨论。经过赛前抽签,06级为正方,持观点:美是客观存在;05级为反方,持观点:美是主观感受。本次比赛的评委有文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李昂,社团部长吴霜,竞智思辨社04级负责人殷洁,竞智思辨社06级负责人穆杨,管理学院奥思社负责人孔云辉。担任本场比赛的点评嘉宾的是竞智思辨社03级负责人黄蓉钰。
    开篇立论,正方打得颇有气势。在肯定任何事物都具有美的因素和不美的因素的前提下,将客观存在的美的因素定义为客观存在的美。而人感知美的过程中即审美过程只是美在每个个体大脑中的反映,它只是不同个体对美的不同感受,并不是真正的美。而各个个体之所以对美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是因为各个审美者的欣赏水平有差异,欣赏角度不相同,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差异,从而有效的将美和美的感觉区别开。并用三点将审美的过程”拉”到自己一边。
    反方的立论以奇制胜。在陈辞阶段,一辩即提出“先验”的概念让评委眼前为之一亮,他们将审美的过程定义为美产生的过程,是人的感知使得美可以为大众所接受。而所谓美的因素只是没有被分析的“原材料”,没有人的审美过程就没有美的产生。
    在攻辩问答和自由辩论阶段,双方队员就好多精彩的例证进行了精彩的答辩。正方以一杯水的客观存在引出话题,反方则紧扣自己的观点,从饮水者的不同需求出发,对水的意义进行剖析,正方始料未及。正方三辩又以自己美还是不美发问,并以无论评判者的看法有多大差异,自己的容貌并不因之改变做结,从而很好地论证了自己一方的观点。反方的炮火也是接连不断,他们从人类在美的感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出发,强调人的作用。他们用西施的例子告诉对方,大家都认为西施是美的,却谁都没有见到过西施,美可以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它在人的主观感受中。
    在最后的四辩总结阶段,双方四辩展现出不同的四辩风格,使得现场观众的激情又一次被调动起来。正方四辩情感充沛,声音动人,以情感动现场观众。而反方四辩则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对整场比赛做了全面小结,以理服人。
    最后竞智思辨社原社长黄蓉钰对本场比赛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点评,从辩题本身,辩论风格以及队员的场上表现等方面做了评点。
通过此次社内交流赛,社员们曾进了情感交流,切磋了辩论技艺,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的。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