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文觞》第七期(2006.6)

作者:杨�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702更新时间:2008-11-15

    今《文觞》编辑部成立半年有余,经过一次次的磨合,已逐渐步入正轨。较之前者,第七版添入了更多的插图,并将文字分栏,因而更加形象、明朗。
    翻开书页,白纸黑字的素雅,让整颗躁动的心沉静,就像一支充满郊野趣味,远离尘世烟火的牧笛曲,悠悠地浸润心头,滋养神经,简朴澹远,随性而写,不矫揉造作,不鼓弄姿态,你可以说一位漫步于红场的妩媚妖娆的贵妇是美的,但你也可以说在克里米亚山野放牧的女孩是美的,这两种美互不侵犯。但后一种美更能触动人的心弦,更能震撼人的心灵,因为它是自然天成、超脱功利的,它浑身上下都携带着一种原始的气质,因而最能透过言语和灵魂相伴。


    喜欢纤尘不染的佳境,喜欢作者用他闲适的心情淡淡地勾勒,无心地修饰,真情地调染,把对文化的追随烙在心头。状元故居的那口古井,苍劲有力的纹理诉说着古老与神秘。顺着石板小道,徘徊许久,让我们思考,“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追溯大师的步履,寻求养生之道,更高层次的,是一种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理调节方法,老子“自然无为”,与世无争,轻松洒脱;庄子“贫而乐”,超然而自得其乐。
    文学作品都秉承一个原则,文学家的一种最核心的美学特征是什么?真,纯素之志。素之志,很纯的这么一种品质,也就是孔子所讲的“磨而不灵,灭而不自”。从李贽“从心开始”到汤显祖讲情挚,天下至情至性,是文学家所追求的,不世故的,更不市侩的,才是一个好的诗人,好的词人,好的文学家。

 

 

 

文学院学生科协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