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文觞》第四期(2003)

作者:杨�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698更新时间:2008-11-15

    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这就是他全部的尊严和他全部的优异改造着并且他全部的义务就是要像他所应该地那样去思考。而思想的顺序则是从他自己以及从他的创造者和他的归宿而开始。
    第四期的《文觞》对那些电影或者文学作品,如《水姻缘》、《花样年华》、《逍遥游》等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思想从文艺作品中流溢。


    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在作者的笔触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花样年华》描写偷情却仍然显得那么干净;《逍遥游》那夸张的想象将人带入了那个个性而又自由的时空;又或者是那《罗生门》直指人心的剖析与反问……文艺作品的一切魅力与它们所深埋的思想内涵都在这一期中有所体现。
    思想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它似乎难以抓住与把握。可它确实具有。我想那些好的文艺作品就是一种载体。只要你沉下心来,徜徉其中,那么你会享受到的不只是娱乐与消遣,而是心灵的养分。
    这期《文觞》就是这样收录了许多的养分,你能在其中找到你心所需要的,你能与一篇篇论文产生共鸣和碰撞。所以,沉下心,捧起《文觞》,感受着心灵的鸡汤滋润你,享受思想的魅力!

 

 

 

文学院学生科协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