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两岸共话《孟姜女》――记文学院首届戏剧节之《孟姜女》演员见面会

作者:胡萱来源:文学院点击率:7265更新时间:2008-12-21

两岸共话《孟姜女》

――记文学院首届戏剧节

之《孟姜女》演员见面会

2008年4月15日晚6:30,新编昆剧《孟姜女》演员见面会先于正式演出一天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医学楼4楼报告厅如期举行。从台湾远道而来的本剧编剧曾永义教授及其学生、制作人曹复永先生亲临现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江巨荣教授做客苏大,本剧谱曲及唱念指导周秦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主持本次见面会。他们现身说法,共同向苏大学子讲述昆曲魅力、介绍演绎昆曲的心得。

 著名戏曲学家曾永义教授首先就“如何在台湾发扬昆曲”以及“如何从学术走入编剧”作了报告。为发扬昆曲,他在台湾建立专门的基金会,并不惜将工作费投入到200多出经典昆剧剧目的录制当中;为发动学生来看戏,他特别给予五折优惠,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剧场欣赏昆剧。对于自身的编剧心得,曾永义教授主张以传统为基础、站在严谨的体制规矩中进行创新、强调诗词曲的韵文能力、结合看戏经验,尽量呈现原汁原味的昆曲给观众。曾永义教授透露他的口头禅是“有何不可”,正是这种精神指引着他带着昆剧《梁祝》和《孟姜女》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曾永义教授还特别指出,本次《孟姜女》的编剧过程中,他结合现实社会,将台湾当局民进党的“去中国化”融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中去。他认为文化并非想要就能要,想不要就可不要的东西,因此“去中国化”和“焚书坑儒”皆为文化暴政,如长城般,虽长万里却总有崩塌的一天。

   曾永义教授报告结束后,周秦教授之女周南、《孟姜女》归有义扮演者曹复永、秦始皇扮演者丁扬士分别为在场师生表演剧中重要曲目,让同学提前感受本剧的动人魅力。

曹复永先生在本剧中身兼多职,他自三年前开始学习昆曲,一直都希望《孟姜女》能得以传承,因此他坚持走出台湾,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改进。

曾永义教授的学生表示,她刚开始接触昆曲时认为昆曲冗长而拖沓,是《孟姜女》的演出使她对昆曲的距离感演变为心灵的感动。她还重点推荐了《边苦闺寂》这一出戏,话剧的意识流手法将舞台一分为二,万喜良在边关积劳成疾痛苦挣扎,孟姜女于闺房郁郁寡欢相思无处,寻寻觅觅后的一场空抱惊艳全场,同时也留下声声叹息。

复旦大学中文系江巨荣教授向在场学生分享了观后感言,他对《孟姜女》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曾永义教授的文学和周秦教授的音乐共同造就了《孟姜女》的成功。同时他也指出剧中存在万、孟身份设计不够合理以及长城崩塌不够震撼的瑕疵,并期待改进。
   
介绍结束后,是主创人员和在场师生的交流环节。观众们踊跃提问,曾永义教授耐心地一一作答,直至10点交流仍未完毕。现场师生的极大热情预示着《孟姜女》演出即将获得圆满成功!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