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追求广博的境界

作者:杨�来源:文学院点击率:4357更新时间:2008-10-19

追求广博的境界
――记吴门雅韵系列讲座之“黄人与东吴人文传统”


    5月30日晚6:30,吴门雅韵系列讲座之“黄人与东吴人文传统”在文综楼3202如期举行,文学院分科协有幸请到杨旭辉教授为我们做讲座,受到同学热烈欢迎。
    讲座开始,杨旭辉教授提出要以轻松的状态来进行这场讲座,少一些官样文章的修饰。很快进入正题,杨教授告诉我们,黄人不仅是那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编写中国文学史的东吴人,更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我们所不知道的是,他在古琴,物理音韵学,书法等方面都有所建树。而讲座则首先围绕黄人的“九个第一”讲起。
    1900年春,由黄人主编的《独立报》在苏州出版,虽然由于借明讽清,言辞犯上,仅在一年内就被苏州知府封禁,但却成为苏州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
1903年,黄人创刊《雁来红》,成为东吴大学最早的年度刊物,而学生为此进行文学创作而成立的社团,更是成为中国第一个大学文学社团;同时,被发现不久的沈复的《浮生六记》也是第一次刊登亮相。
    第四个第一是黄摩西于1906年主编的学报《学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学学报――以表学堂之内容,与当代学界交换智识。
    随后,黄人于1911年主编《普通百科新大词典》,共分15册,其中包含66门西方现代新学科,12000条词条,其反响之热烈三个月内就再版了3次,当然,这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百科全书。
之后,又是黄人主编的《小说林》科学小说《电冠》发表,这是第一次在中国提出科学小说的概念,也是第一篇发表的科幻小说。
    此外,黄人先生还是中国古典戏曲的拓荒者,是吴梅的引领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引入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人。
    最重要的第一来自于黄人编写了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虽然与北京大学存在纷争,但杨教授用事实给了我们东吴自信,黄人编写的文学史才是始具文学史之规模的。
    之后,杨教授转入讨论黄人这个怪才的存在与东吴人文传统的关系。东吴大学最早就是一座中西学堂,校长孙乐文先生注重中西文化渗透,通过互相考证,免除中外隔阂,这无疑形成了东吴大学的学术传统:中西文化融合渗透,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下,才会有黄人这样的东吴奇人存在。杨教授总结说,东吴大学的人文传统可以概括为三条,即:包容性,对戏剧小说的研究传统,以及学术视野上的广阔――博通。杨教授也生动地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经历,颇有感染之力。最后,他说,黄人所写的文学史不仅是形式上的文学史,更是精神上的文学史。而给我们今天学术研究的启示是,不要把自己关在一个门里,要广泛涉猎,对于我们本科生而言,更是要广泛阅读,这也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讲座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主动与杨教授交流的同学也很多。这次讲座延续了吴门雅韵系列讲座的传统,于浮躁的生活中开辟一块精神上的学术上的净土,对提升文学院的学术氛围,提升同学的人文素养,起到了很大作用。东吴人文传统,是我们苏大人值得自豪而要传承下去的!

 

 

 

 

文学院学生科协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