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团工作计划

作者:纪金平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768更新时间:2010-08-31

苏州大学文学院团委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工作指导思想:

本学期,院团委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团的十六次代表大会精神,紧密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和育人根本目标,紧密结合国家和学校的大事要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青年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成才的要求,力争开辟“教师队伍主动介入、青年队伍主动参与”的新途径,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行,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公民道德、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帮助青年的成长和发展。

工作总体目标:

努力开发和整合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持久性、可操作性”的青年人才培养平台,面上实现“重心下移,团的组织、团的工作、团的活动影响和覆盖全体青年学生”,点上实现“步子快走,加强对各类优秀人才和潜质学生的专门培养和典型树立”,全面推进文学院团委工作建设。

 

一、以需求为驱动,扎实做好四项面向不同群体青年的重点工作:

1、以“四个建设”为牵引继续扎实有效充分推进“未来精英培育工程”。推进课程环节建设、实践环节建设、导师队伍建设、体系整合建设的相关工作,努力形成一套学制相对完整、内容相对全面、计划相对适用的培育计划、培育大纲、培育教材,构建全覆盖、多类别、分层次、有重点、重实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贴近学生特点,抓住关键时期,分层次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利用新生入学、学生放寒假离校等关键时期,开展团员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团员意识。探索分层次分类别引导,开展层级式的思想教育活动。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团员青年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多元化的思想教育引导活动,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3、加强对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的指导,创新团日活动的评价方式,集中展示优秀主题团日活动,激发基层团支部和全校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运用流行文化载体和手段,增强团日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围绕“我与苏大同发展”、“精彩世博”等主题,切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同学的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对团员青年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主题团日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引领团员青年健康成长。

4、树立和宣传优秀的典型人物,用身边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和鼓舞团员青年,帮助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启动“优秀团支部”和“优秀团支书”评选工作,鼓励先进,总结经验,充分展示我院团支部和团干部的风采。

二、以开拓为驱动,切实抓好三项面向全体青年群体的创新工作:

   1、以总结和评比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以培养青年学生特别是2010级新生实践意识为目标,扎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活动,通过优秀社会实践成果展示和评比,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最终通过自己掌握的专业特长去服务社会。

2、以推进青年学生的“文化交流、文化包容、文化自觉”,培养文学院青年的“大爱、大气、大雅”为工作宗旨,扎实开展学科学术推进工程。以活动为载体、节日为平台、学术为核心,分层、分阶段进行学术教育。继续做好“礼拜三学术沙龙”品牌活动开展学术讨论、促进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积极联系校外资源,开展中华民族文化宣传,提升校园学术文化推进工程的层次,促进校园的“文化和谐”。

3、结合社会所需和国家需要、结合青年学生的学业和专长,扎实推进并拓展我院志愿者的服务平台建设。要充分利用暑期支教活动、学校重大活动、独墅湖高教区相关活动等契机培育具有文学院特色的志愿者队伍,形成长期服务、组队及时、人员充足的工作格局。

三、   以目标为驱动,切实做好服务学校大局的两项工作:

1、按照“金字塔”型的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要求,为大学生创就业提供多角度、全方位、全程化服务。加大对创业类社团指导力度,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内部建设、创业平台、就业通道三个模块工作;推动创业人联谊会与创业培训课程机制的形成;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推动创就业基地建设,引入社会资源强化创业教育,打造创业服务和创业实践等基础工作;深化“赢在校园”系列活动。

2、继续支持各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建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学生自助体系。指导好学生会、学生科协、社团联合会开展各类各级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指导好东吴剧社、竞智思辨社等校园优秀社团的活动开展,配合好大学生话剧展演和校辩论队的工作。

四、   以扎实为驱动,切实抓好四项面向不同青年群体的常规工作:

1、做好团的各项常规工作。定期召开各班团支书工作会议;按照苏大委2010(4)号《苏州大学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推优”工作;做好团员教育评议工作,做好新生团组织关系转接、团内统计等工作;做好学期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的评比表彰工作。

2、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坚持基层第一,关注基层,引导基层,把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真正实现组织覆盖和有效覆盖。深入推进落实《苏州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召开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总结交流大会,完善基层团组织制度,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和功能定位。

3、继续做好团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工作。建立团干部管理角色认识和管理技能提升两大课程模块,实现系统培训,整体提升。举办专职团干部和学生团干部培训班,从管理角色和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帮助广大团干部提高理论素养、掌握工作方法、开阔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

4、坚持团内和团外相结合、团队资助和个人资助相结合、物质支持和其他扶助相结合的原则,为团员青年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发挥共青团在各项工作上的助手作用和推动作用,坚持“服务育人”。

五、   做好学院和上级团组织交付的其他工作。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