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相邀在井陉

作者:胡萱来源:文学院点击率:695更新时间:2012-08-08

7月26日早晨7点,我们古井研究小组在二期东门集合,乘坐地铁一号线前往福寿泉所在地――仓街。

早晨的阳光还没有发挥它的强大威力,空气中的活跃分子们都没还完全苏醒。这时候的苏州相隔在冷清与繁华之间,让人感觉少有的舒适。我们就踏着这样的空气,来到了仓街的路口。

一路往里走,没过50米我们就看到了一口用围栏围起来的井。大家十分激动,以为轻而易举就找到了福寿泉。然而寻找宝藏的路途总是曲折的,这一口井并非我们要寻找的福寿泉,却也是一口有着历史的古井。既然这一口并非福寿泉,那么我们就要继续往街里面寻找。实话说,福寿泉并不好找,因为仓街里的街道为很多十字形分布,我们不知道该往哪个路口拐进去。于是大家商议兵分两路,找到后电话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出十分钟,我们便遥遥看见了一口双眼井。走近一看,的确是我们要寻找的福寿泉。

我们走上前去,看见一个阿姨正在井中打水洗衣,见现在不方便打扰她,便在一旁用镜头记录下了她打水的过程。等这位阿姨洗完衣服后,我们上前询问,得知她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几乎天天都要到井中取水作淘洗之用。但当我们请她为我们拍一段视频时,阿姨显得有些害羞,并连连摆手推辞。不过,我们并不气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动阿姨接受我们的采访。原来这位阿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杂货铺,她将我们带到自己的店门前,在那里开始我们的采访。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在网上搜索过了关于福寿泉的开凿情况以及现状。当年正好是朱鼎彝母亲的七十大寿,为了给母亲送上一份寿礼,也是出于为当地居民造福的愿望,朱鼎彝出资在仓街路口找人开了一口井,井名“福寿泉”。而为了纪念朱鼎彝的功德,石井刻上了朱鼎彝的名字,另外刻上了“民国二十三年”的字样。当时苏州这一带正经历大旱,福寿泉的开凿,为百姓们提供了生活水资源的来源,可谓造福了苍生。但近年来因年久失修,福寿泉四周的锁口石局部出现断裂现象,部分锁口曾经被更换过,以至规格不一。虽然如此,福寿泉却仍和从前一样,从来没有干涸,为市民提供便利。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位阿姨对福寿泉的了解可谓十分全面。她的讲述和我们了解到的几乎没有什么差错。从阿姨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如今的居民很少在井中取水饮用。毕竟随着城市的发展,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地下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便只把井水作为洗衣浇水之用。

    又和阿姨闲聊了一会儿,我们便启程告别。为期一个礼拜的暑期社会实践也快要接近尾声了,大家的热情却没有被连日来的辛苦磨减掉。相反地,我们在回学校的路上聊着这几天的经历,都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学到了更多有关古井的知识,也收获了良多生活的经验。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