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坊间的邂逅

作者:胡萱来源:文学院点击率:727更新时间:2012-08-08

从地铁相门站下来便能望见东校区的门,过了马路是一大片居民区,沿着巷子一直往里走,最先遇到的是一口名叫“泗泉”的井,看着井圈上的铭文,“光绪戊申年”即公元1908年。虽然这口井的年份比我们此行的目的“福寿泉”更加久远,然而这口六角古井并没有“福寿泉”“源源泉”来的出名、有特色,发现它完全是不期而遇。因为事先没有对它进行了解,古井四周也没有介绍,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就不再停留。晚上回来我们翻阅资料、地方志,并没有找到泗泉这口光绪年间六角古井的确切来历,不免有些遗憾。

再往前走五十米,一间小小的杂货铺旁,一口秀气的花岗岩之地长方形双孔古井静静地立在青翠的苔藓之中。之前,我们团队通过翻阅苏州地方志、沧浪县志等等资料,已经了解到:

当年正好是朱鼎彝母亲的七十大寿,为了给母亲送上一份手里,也是出于为当地居民造福的愿望,朱鼎彝出资在仓街路口找人开了一口井,井名“福寿泉”,而为了纪念朱鼎彝的功德,石井井圈上刻上了朱鼎彝的名字,另外还有“民国二十三年”的字样。“福寿泉”的“福寿”二字相信也是出自对老人的祝福和尊敬。

通过仔细的拍摄、记录后,我们又再一次开始寻找采访对象,这一次是杂货铺里的大妈。大妈虽然华发银鬓,但面容姣好,颇有些鹤发童颜的味道,大概是姑苏水土养人的缘故,让我们一时间不知道是叫奶奶好还是叫大妈合适。大妈一上来有些羞涩,后来也放开了,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又带着吴侬软语的婉转悠长,听着舒服极了,让人心生亲近。

在通过与大妈的交流中,我们得知1934年苏州大旱,有个富裕人家的老太太做八十大寿,为了积福,就拿做寿的钱凿了几口义井。这不免让人想起23日我们去调查的坎泉,是1935年间绅士陶耕荪母朱太夫人七旬寿辰,欲将寿资凿井以惠邻里。虽不是同一人所凿,但由此想来当年大旱又正值中国近代动乱不安的时代,姑苏富商纷纷凿义井救灾,体现了钟灵毓秀的苏州水土养育了善良仁义的姑苏百姓,颠覆了传统的奸商为富不仁的形象。

苏州是江南水乡,水井也曾遍地都是,各式各样的井不是富有历史渊源就是在工艺上极为有特色,比如田字形的“源源泉”、三眼状的“坎泉”、位于双井桥上的“夫妻井”等等,“福寿泉”也极为奇特。花岗岩质地,长方形双孔古井,身形小巧,宛若江南女子般灵秀,让人惊艳,从大妈口中得知,原本福寿泉的地基比路面要高,比现在还要漂亮。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