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行走•老淮安――淮安市淮安区旧城改造中历史风貌的保护情况调查(三)

作者:胡萱来源:文学院点击率:3017更新时间:2012-08-05

它在历史风雨中矗立百年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镇淮楼的东墙上打下明媚的光亮,淮安城苏醒了。历史悠悠,镇淮楼的一砖一瓦都记录着南宋以来百余年的兴衰变迁。

镇淮楼位于江苏省古淮安县城中心(现淮安市淮安区),始建于南宋。

明朝修筑淮安城的时候把它改建为谯楼,即用来打更、报时、报警的钟鼓楼。清同治年间改称“镇淮楼”,因淮水经常泛滥,“镇淮”之名取其镇压水患之意。现存木构楼是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的。镇淮楼下部为石台,中有拱形门洞,上部为“淮安楚州历史文化陈列厅“,可供游人参观。

早晨的镇淮楼是淮安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了进一步了解镇淮楼的相关情况,我们随机采访到了一位正在门洞中纳凉的老人。老人姓陶,今年78岁,是一名印刷厂的退休工人,从小出生并生活在这里的陶大爷见证了镇淮楼及其周边的变化。曾经镇淮楼穿门洞而过的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南门大街,而今保留下了南侧的一段。文化大革命期间镇淮楼遭到了破坏,镇淮楼前的石狮被砸毁。后来由于政府部门的进一步科学规划,将镇淮楼周围建设成为一个小型的广场,外围为仿古长廊,并定期修缮,近日镇淮楼就正在修缮期间。

另外,在淮安区区委区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中提到,淮安区的建设要以老城区为重点,加速打造更具魅力的城市。要加快推进南门片区改造,对南门大街两侧的老旧楼房和居民房屋按规划分步开发改造,彻底改变城南片区破旧换乱的现状。这项政策的出台,对镇淮楼周围环境的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在岁月长河中审视百年

淮安府署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衙内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东路为迎宾游宴之所,依次为古戏台、�侯祠、宝翰堂、藤花厅、四桂堂、后花园;西路为军捕厅。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一部分为古建筑修复、一部分为原貌重建。

淮安府署是古代官衙文化的实物标本。站在“公生明”牌坊下,顿感府署的威严大气,仿佛可以看见官员们忙碌的身影,吏科、户科、礼科、兵科、刑科、工科各司其职,淮安府署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淮安府署更是一面廉政教育的镜子。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的“李毓昌赈灾案”就曾在这里上演,当然也出现过任期满后清点全部家当只有一块布的清官、好官。我们注意到二堂内的一副楹联“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但是下联的“愧”字少了鬼上一撇,“民”字则多了一点,这便是希望官员能够少做愧于百姓的事,多做为民谋福的事。

辛亥革命后,淮安府署为淮安县政府所在地,解放后一直为工厂占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历史文化的保护成为了淮安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可以看到淮安府署周围建筑已改建成与其风格相融的仿古建筑,成为商业街区。与其前方的总督漕运部院、镇淮楼连为一体,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古代官衙景区,雄居古城中心。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