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运河明珠 千年河下――淮安市淮安区旧城改造中历史风貌的保护情况调查(一)

作者:胡萱来源:文学院点击率:842更新时间:2012-08-03

2012年8月3号,文学院淮安市淮安区旧城改造中历史风貌的保护情况调查小组成员来到了位于淮安区西北隅的河下古镇,探访旧城改造中这个千年古镇历史风貌的保护状况。

河下古镇,千百年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老的运河之畔。早在明清时期,这里就是淮北盐的集散地,南船北马的交通中枢,繁华的漕运使她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河下以五大特色闻名,即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今天的河下,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对象,政府将打造河下古镇摆上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实施了一项又一项的保护性开发工程,在旧城改造之下,河下的历史风貌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64岁的王大爷从出生至今一直生活在古镇中,在他幼时,这里还是淮安著名的商业区,家家开店,热闹非凡。几十年的变迁中,原先十八条半的石板街已逐渐减少为四条,但这仅有的几条街道却也保护得很好,多年来只是稍稍修整而从未大动,使河下成为了淮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至今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80%以上的民居系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清代以前的建筑占70%以上,石板路面占90%,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古镇的入口处是砖木结构建筑的商业区,据王大爷介绍,这片商业区曾经是一片荒地,因为旧城改造而修建,现在,这里已经与古镇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同时也给古镇的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根据政府部门的规划,河下古镇北侧旧居民区正在拆迁,将建造仿古风格的房屋,与河下古镇风貌融为一体。

盘绕古镇的城河板跳河,铺着石板路的湖嘴,两条老街,闻思寺、梁红玉祠、沈坤状元府、吴鞠通中医馆、古文楼五大景点,一个个“复原”的修缮工程,为古镇增添了无穷魅力,河下古镇的“一河二街五景”也已初具规模。然而,古镇的改造还未结束,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方面,例如旅游设施还不齐全、旅游资源开发还不够等等。不足仍然存在,但相信改造之后的古镇会更加完善,更加出彩。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眼前的这座千年古镇依旧古色古香,商业区与住宅区融合,使古镇在保留传统的朴素生活的同时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要,在旧城改造中依旧保留着从前的风貌。祝愿这座千年古镇,在光影声色中能够一如往昔,在运河之畔更加璀璨多姿!(通讯:周伟烨)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