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第一次亲密接触――记“发现之旅---走进麋鹿社会实践”

作者:胡萱来源:文学院点击率:629更新时间:2012-07-17

今天是队员们来到大丰麋鹿保护区的第二天,依照原先制定的计划,他们开始了近距离观察麋鹿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 。

  早上8点,队员们在指定的地点集合,然后一行人步行至第一个景点――观鹿台。观鹿台是保护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塔状结构,共七层,专门为游人登高远观麋鹿而设。恰逢周末,游人很多,一行人跟随着人群向塔顶“进军”。塔虽不高,可是楼梯很陡,当队员们难的爬上最高层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气喘吁吁了。站在高处远眺,目光所及之处是大片大片的绿色,一些队员用望远镜搜索,终于在树林中看到了成群的麋鹿。这群麋鹿大概有十多只,其中有三只是公鹿。公鹿头上长着鹿角,这是区别于母鹿的极其明显的性别特征。除此以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麋鹿的周围,四处分布着一些白点。仔细一看,那些移动的白点其实是白鹭。后来,通过导游的讲解,队员们了解到,白鹭和麋鹿之间存在着依附关系,它们生活在一起,互取所需:白鹭以麋鹿身上的虫为食物而生,麋鹿身上的寄生虫是依靠白鹭来帮助“清理”的。在塔上观望了一阵之后,队员们又随着人群来到了景区的摄影部。

  在摄影部门外的草坪上,拴着一只专供游人拍照的麋鹿,对于队员们而言,这也是一个绝佳的与麋鹿亲密接触的机会。树桩上拴着的是一只雌麋鹿,并没有鹿角,队员们对照着搜集到的资料上介绍的麋鹿的样子一一对应观察,果然是“面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给它喂了草,拍了合照之后,队员们又走向了另一个景点。

  在北大门,队员们搭上了游览车,在导游的带领下,深入麋鹿的栖息地。这是保护区的重点区域,以滩涂湿地为主,长满了芦苇和互花米草。芦苇荡通常是野生麋鹿的“安乐窝”,它们在那里过着衣食无忧和悠闲自在的生活;而互花米草是野生麋鹿的主要食粮之一,在水冷草枯的冬天,野生麋鹿经常在米草丛里采食米草苗芽。时值盛夏,草木繁盛,加上这里的麋鹿属于半野生放养半人工饲养的状况,所以并不担心吃食的问题。在游览车上一路观赏,远远近近散布着悠闲行走的麋鹿,优雅的身姿,闲适的神情,确实可爱至极。其中,雌麋鹿舔舐幼鹿,幼鹿在草地上欢腾地玩耍,公鹿像战士般守卫在鹿群的外围,白鹭、牛背鹭为麋鹿啄食它们身上的长角血蜱,好一派和谐安宁的风光。

  参观完麋鹿后,队员们趁着午休时间做了问卷调查,下午整理了搜集到的资料和相片。在这一天的“亲密接触”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