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天籁之音”需传承――采访阳澄湖文化站站长小记

作者:胡萱来源:文学院点击率:720更新时间:2012-07-09

2012年7月3日中午,苏州大学文学院的六名女生从独墅湖校区出发,开始了阳澄湖之行,今天我们要采访阳澄湖文化站站长李雪龙先生。

并未感到欧阳修所说的“离愁渐远渐无穷”,我们带着对阳澄渔歌的好奇与对此次采访的期待坐上公交车。窗外的景色不停变换,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阳澄湖文化站。

因为事先的接洽,李雪龙站长已经认识我们,很是热情。他向我们介绍了文化站的相关情况,渔歌的传承与推广中遇到的问题,镇政府对渔歌的推广计划,文化站平时进行的宣传活动等等,使我们对阳澄渔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六人分工负责采访、拍照、记录,并和站长一起讨论,办公室内和乐融融。

李雪龙站长将渔歌喻为小花,长在阳澄湖畔,生命顽强,也是“百花齐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专门为老百姓服务,丰富着大众生活,所以大家有义务保护与传承它。

对于新一代年轻人不了解渔歌、渔歌面临失传的现状,李雪龙站长表显得很乐观,他说现在已经有专家将一些阳澄渔歌改编为另一种让年轻人也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保留了渔歌原来的特色,这大概是渔歌最好的发展之路吧。

由于文化站中的渔歌表演者去乡镇表演了,站长为了弥补我们的遗憾,就给我们播放了许多收集来的视频,里面有白发苍苍的老一辈渔民,他们且渔且歌,在渔歌的旋律中辛勤劳作,累并快乐着;有青年渔歌表演者,他们自发组成表演团,去各地演出,宣传渔歌;还有赋予渔歌新发展的正在学习渔歌的年轻人。

最后,李雪龙站长还即兴给我们演唱了一段渔歌,我们也在他的带领下学了一小段。虽然旋律和唱词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但自然、淳朴的渔歌却已深深感染了我们,这是与流行歌曲迥异的美,是我们年轻人应该着力去传承与推广的优秀传统文化。

临别之际,站长对我们表示感谢,说感谢我们这些大学生对于传统的重视。其实我们才真的应该感谢这些传承人,他们用执着的汗水守护着祖先的文化遗产。

在回去的颠簸之路上,大家都有些乏了,但我脑海中始终回响着渔歌的旋律,久久挥之不去。我想我们肩上的胆子很重,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这“天籁之音”。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