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行走在消逝中――琴川传统手工艺暑期社会实践调查

作者:胡萱来源:文学院点击率:698更新时间:2012-07-09

2012年7月3号,琴川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社会实践小组一行6人来到常熟赵市、梅李寻找传统手工艺,采访传统手工艺制作者。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手工艺基本的制作工艺,更了解了手工艺者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让我们对民族这种珍贵的遗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梅李西街,有一家外表毫不起眼的竹器行,窄小的空间里堆放着各式工具和材料,显得有点拥挤。老人叫范振华,今年70岁,12岁时就开始学习做竹屉这门手艺,是从祖父传下来的。在梅李,这家已有百年历史的竹器行生意遍播。我们注意到做屉架的刀和普通的作刀不太一样,作刀的柄是圆的,而他所用的是鲤鱼尾巴状的,经老人介绍,才知道是为了更好地抽削竹片。做竹屉架工艺繁多,光钻头就有很多种,牵钻,小钻头,不同的尺寸钻不同的眼子。做好一个得花1天半的时间,可见这门手艺的复杂和老人的耐心。农村办喜事人家多,屉架做好一般是买给乡下厨师的。这几年老人的生意非常好,但他没打算收徒弟,在他看来,这是电脑汽车的时代,年轻人学这种手艺是没出息的,看来若干年之后,我们真的只能在照片上看到这门老手艺了。

下午我们继续前行,来到赵市圩港村利民大队的永宏红木,这是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之一,是专业生产全红木工艺家具的。生产的木料完全采用进口的缅甸花梨木、鸡翅木、酸枝木、紫檀木等原料,精心制作,产品精美。但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不单单是欣赏红木家具,更是为了了解它们的制作工程和工艺。经老板的同意,我们来到村后的厂房,这里的条件明显低于展示厅,每个工人只有一台电扇来散热,但是手中的活却不能因为汗水而停下。师傅介绍说现在都是流水线生产,锯开――机器加工――木工――雕花

――油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只有每一个接口都完整无丝毫差错才能完美地接上,最终展示给人们精致豪华的红木家具。虽说现在生意很好,但是学徒却不是很多,不知道是否有一天会成为机器生产。

结束了一天的探寻,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些民间技艺虽然被当地人熟知,市场也算广阔,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传承这项技艺,这种矛盾很令人疑惑。我们只有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才能有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更好地宣传和保护民间传统手工艺。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