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政协委员面对面:昆曲物质遗存现状调查――寻赵用贤故居和常熟炳灵公庙戏楼

作者:纪金平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385更新时间:2010-09-02

七月二十一号这天,我们早早的便准备了起来,在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旅途颠簸之后。我们来到了常熟市虞山脚下。中国古琴江南保护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熟古琴艺术馆,便坐落在这里一个叫南赵弄的小弄堂。本以为会费些周折,没想到却在一下公交车就看到了路牌上南赵弄的指示牌。于是我们信步而入。在门口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牌匾上醒目的“虞山派古琴艺术馆”八个大字。艺术馆的工作人员得知我们的来意后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在购买了门票之后我们进入了艺术馆参观。

    走进正门不远便看到了一幅石刻虞山地区的地图,看样子应该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右边则是一块崭新的石碑,上书“赵用贤宅”四个琉璃金字。这里在06年作为了全国重点文物被保护了起来。而宅中的“脉望馆”更是与钱谦益的“绛云楼”、毛晋的“汲古阁”等著名藏书楼齐名,在中国古代藏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继续往里走,便到了赵宅的正厅,首先吸引了我的便是正厅上面的牌匾,上面是“清微致远”四个字。使人依稀可以想见当年这里的繁华。收回目光之后便看到了关于虞山琴派简介的一块透明玻璃。上面详细介绍了虞山琴派的诞生及发展史。玻璃后的两边则是一溜六张椅子,各有一茶几相配。正中间有一石块。往后则是一位老人的画像。具体他为何人并没有介绍。或许就是赵用贤本人吧。老人神态安详,丰神飘洒,颇具魏晋时期文人的风度。走过正厅,从两边抄手过去,则是几间精致的小屋,屋内多陈设一些古籍画本,两边墙上则多挂着或为名人字画或为名人遗像,而两边时刻上则又多是古琴谱。而在一张琴谱下面竟然有着一架古琴。在古琴的正上方则是“鸣琴”两个硕大的琉璃金字。好奇的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允许下弹了起来。发现琴声确实有着一股难以名状的悠扬与缠绵。

    另一间屋则有一张虞山琴派及流变考察的列表,上面简单介绍了虞山琴派的的师承及受其影响的流派,使人们不由自主的去想见当年在这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盛况。

而再往屋后面走,则来到了一个介绍古琴制作过程的地方,此处将古琴制作的四个步骤一一展示了出来。而最后的成品虽然看上去有点破损,但用手指弹起来却依然能传达出那样清新舒缓之音。

参观完这最后一个流程,我们也基本结束了对赵用贤宅及脉望馆的调查工作。此处整体保存还算完整,周围环境也甚为清幽,基本能够让人们回想起虞山琴派当年的繁华。

 简单地吃过中饭之后,我们三个一行又继续马不停蹄的找寻下一个调查地点。同样位于虞山脚下的炳灵公戏楼,由于辛峰巷具体的地点在百度上亦是搜索不到,于是我们一行也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四处搜寻,在问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之后总算给了我们具体的地点,原来辛峰巷位于那个古镇最为北面的地方。而在步行了大约三十分钟之后。一座青灰色砖墙建筑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上面隐约还可以看见“炳灵公殿”的牌匾,而其旁边则是由常熟市政府在91年将此处作为保护单位的牌匾。据向当地人了解之后告知我们此处为炳灵公戏楼的正门平时是不能进的。要进去的话要绕到北面的后门购买门票进入。于是我们一行在巷内绕行了十分钟之后又来到了炳灵公戏楼的北门。在购买了门票之后我们进入了戏楼。此处又名为“燕园”。园内假山楼石林立、清泉流水怡人、游鱼细燕活泼让人恍然如置身于苏州园林之中。在如此美景中我们三人简单的小憩了一下,发现园中大部分建筑都已经被用为暑期补习班之用,这边的小孩大则八九岁,小则五六岁。在这边由家长陪同学习琴棋书画等各种技艺。园内还时常可见有人在弹奏乐器等,在如此环境下显得愈发清幽淡雅,令人见之忘俗。

而我们自然还要去找寻古戏楼的真正旧址,在咨询了馆内的工作人员之后,我们被告知炳灵公戏楼现在是不能进去的,只能在外面参观。而我们也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向来到了戏楼,此处明显已被修缮过,我们也惊奇的发现戏楼的位置正是我们刚才第一次看见的三间正门背后。此时有一个游客也正因不能进入戏楼的正殿而颇为觉得惋惜。在结束了对戏楼的调查之后我们决定再好好看下燕园的美景。一路走来只见廊桥曲折通幽,木刻精美,湖水清澈见底,鸟声和着琴声悦耳动听,让人好不感慨。在这样的美景之中我们一行三人也就结束了一天的考察调研工作。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