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彭城记录小分队 探索两汉文化(一)――徐州汉文化景区之行

作者:纪金平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375更新时间:2010-09-02

7月29日上午7点钟,我们团队成员来到了徐州汉文化景区,开始了一天的两汉文化探索之旅。整个景区分汉代物质文化遗存展示区和汉传佛教游览区,是集“两汉三绝”为一体、国内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和国家4A级精品文化旅游区。

走进景区后,我们仿佛回到了两汉时期,穿梭于历史的回廊之中,体验着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用摄像机记录下文化的印痕,历史的余音。宏伟壮观的楚王陵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芳香美丽的皇后陵…每一个建筑、每一件历史遗物的背后都呈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有的是家喻户晓的,有的是不为人知的,有的是考古学家至今也没有发掘的。而每一个故事又都从侧面展示了内涵丰富的汉代文化,惟妙惟肖的兵马俑与古代丧葬制度、神秘幽静的竹林寺与汉传佛教…沉浸在楚风汉韵之中,我们的镜头企图追随的是一种永存的精神。景区内,一处考古模拟基地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可以为游客提供一次亲身探索历史的机会。


    从汉文化景区出来,我们来到了徐州民俗博物馆,由遗存百余年的古民居设立而成。民居建筑风格也许比不上南方之灵秀,但却极具北方之浑厚。我们的镜头不忍放过任何一个展厅,婚俗、民间艺术、地方戏曲…当我们走进其中一个庭院时,耳边传来阵阵歌声,从门缝里看到一群学生正在学习唱歌,老师是一个老先生。从工作人员那里我们得知是彭城书院的师生在这里上课,这令我们兴奋不已,因为探访以弘扬国学为宗旨的彭城书院也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没想到竟然在古民居遇到书院的师生。于是,我们也走进了书房,与书院的学生一起上了一堂弘扬爱国主义的音乐课,老师富有感情的教授感染了大家,我们也不禁和他们一起哼唱了起来:民族的气节,泱泱的气节,从来没变过,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更令我们惊喜的是,彭城书院的院长汉风先生也坐在学生之间,于是我们利用课间的时间,采访了汉风先生。汉风先生告诉我们书院的所有课程都是免费的,教授全部是义务上课,学生没有年龄限制,而且来自全国各地。彭城书院是全国第一个公益性现代书院。汉风先生对国学的传承与发扬充满希望,同时也鼓励我们珍惜大学时光,一定要树立远大目标,做学问要下功夫,生活要有大境界。与汉风先生的一段对话令大家收获颇多,我们以后会经常关注学院的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谈话结束后,我们拜访了彭城书院,虽然不大,但古朴精致。据周围居民反映,书院每次搞互动,参与者都很多。


    一天的汉文化探索之旅令大家忘记了疲惫。正如汉风先生所说,文化的力量是永恒的。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汉代文化尤为发达,是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弘扬两汉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