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挥洒青春志愿服务 交通协管文明出行――苏州大学文学院学生参与相城区城市文明建设志愿者活动

作者:纪金平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260更新时间:2010-08-31

从8月4日到26日,相城区的市民发现主要道路口多了一群戴小红帽、穿统一服装、挂红袖章、举小红旗的学生,他们不畏酷暑高温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劝导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原来他们是来自苏州大学文学院的大学生正在参与相城区城市文明建设志愿者活动。

领导重视 机制保障

此次活动受到了相城区相关部门和苏州大学文学院的高度重视,文学院领导和相城区文明办、团区委、交警大队领导多次举行联席会议沟通协调,实地勘察并精心制定了路线和岗位,在相城大道、阳澄湖东路、阳澄湖中路等十几个繁华路口设置了志愿者交通协管点。

文学院及时开展活动的征集报名工作,广大文院学子反响积极,纷纷争当交通协管员,短短三天时间,将近80名学生报名参加,学院在综合考虑了年级分布、男女比例、本地外地学生搭配以及身体素质等条件后,挑选了共50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并多次召开会议向入选志愿者宣传交通协管知识、防暑知识和文明用语,让志愿者在短时间内不光只有满腔热情,更具备了相对专业的知识。

相城区同样为此次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区文明办、团区委、交警大队通力合作,从活动组织、活动宣传、后勤保障、警力配合多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相城区体育艺术馆专门开辟休息室作为志愿者的用餐休息地点,为志愿者准备了午餐、饮料和防暑降温的常备药,并为每位大学生志愿者准备了志愿者帽子、哨子、志愿者服、红袖章、小红旗等物品,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服务风采 成效显著

曝晒、挨骂、尘土、微笑、委屈、欣慰……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体验。在半个月时间里,大学生志愿者们把这段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比做喝了一瓶四味酒,酸甜苦辣滋味全有了。

酸,市民黑脸不理解。斑马线前,乱闯红灯者不在少数。一些市民面对志愿者的劝说充耳不闻,更有甚者对志愿者恶言相向。志愿者顾秋红在家乐福超市路口就挨了不少骂,有位上了年纪的阿婆说自己每天都这样通过的,责备志愿者多管闲事。

甜,一句表扬甜过蜜。不听劝阻是少部分人的行为,大部分市民还是能够配合交通协管员的指挥,遵守交通规则。志愿者吴锋锐说,他曾经劝阻过一位市民闯红灯行为,几天后,又碰上那位市民,市民直接就笑着对他说:“我一看就是你,手里举着一面小红旗,辛苦了这几天!”对志愿者来说,一句谢谢,一个会心的微笑,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

苦,皮肤黝黑又中暑。站在马路上曝晒不可避免,突来的风雨更是让志愿者们措手不及。半个月下来,志愿者们都晒黑了,负责阳澄湖中路路口的志愿者胡鹏飞更是被同学们取笑说是马路上的“巧克力”,志愿者束慧能更是不堪酷热中暑了,休息一阵仍坚持上岗。其实,志愿者们还是马路边的“吸尘器”,每天不知道吸进多少空气粉尘和汽车尾气。

辣,直面问题提建议。翻阅志愿者的文明交通日记,不难发现,志愿者通过实践,对相城区的城市文明有了更深的思考。志愿者们纷纷就如何提高行人的安全交通意识出主意。有志愿者认为应该在各大主要交通路口都设置醒目的文明出行提示语。有志愿者建议应该让罚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参与志愿行动。还有不少志愿者对交通设置提出了一些小意见,比如在有些路口交通灯设置不合理,车辆右拐和行人通行同一时间,容易造成堵塞和危险,个别路口的行人绿灯通行时间太短等等。

文明建设 任重道远

目前,苏州正在创建文明城市,“三区三城”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交通文明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交通文明也是充分显示市民遵纪守法、文明出行的重要标志。苏州大学文学院的广大学生此次参与相城区城市文明建设志愿者活动,不光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安全出行的可贵,同时也为苏州文明城市建设和“三区三城”建设出了力、添了光,我们相信,只要在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将继续流传,和谐文明、安全幸福的城市生活将更加美好!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