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情系湘西 缘起谷罗――文学院情系湘西社会实践小分队

作者:朱铭来源:文学院点击率:3556更新时间:2008-10-11

 

                                     情系湘西 缘起谷罗

――文学院情系湘西社会实践小分队

     7月20日早晨,天蒙蒙亮,苏州大学“情系湘西”支教助学暨社会考察实践团队在晨雾中悄然踏上归途,结束了在桑植县谷罗山乡希望小学为期五天的支教及社会调查活动。

自1996年以来,苏州大学每年都向谷罗山乡希望小学捐助计算机、教材、书籍、校服、文化体育用品等物资及财物,总计折合人民币约120余万元,其中在1998年出资建起一座三层教学楼。12年间,苏大实践共七次来到谷罗山乡,考察民情、扶贫助困,其间共贫困学生100余人次,助学金额达50多万元,这些受资助学生中已有九人完成大专以上学业。这次七上谷罗山,又捐赠了60台电脑及价值近3000元的文具和体育器材,并为学校组建了两个计算机网络教室。

除物资捐助以外,苏州大学还积极对谷罗山乡希望小学的老师进行培训,这些年先后有8名教师到苏州接受为期半年到一年的业务培训,在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上都有了长足进步,这些老师在回到谷罗山后都成为当地的教学骨干。在7月15日至19日的支教助学活动中,苏大再次安排了针对教师普通话、班主任工作、精讲示范课、文化素质等内容的多次培训课。这些教学培训均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苏大文学院老师的陈国安博士和苏州实小的丁文群老师还被邀请到桑植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全县240名进修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在教学培训的同时,团队此行还走访了谷罗山乡政府、卫生院、群众家庭等,对谷罗山地区的教育现状及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群众的家庭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在7月18日徒步翻越两座山头往返15公里山路走访了谷罗山乡最贫困的青湾村。途中,队员们时常在山坡上滑倒或在小溪中摔跤,队员互相扶持,花了近3个小时才到达了青湾村小学。队员们在青湾村小学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升国旗仪式,一根松树的树干深插进沙土堆里便是旗杆,没有音乐,大家就自己唱,孩子们嘹亮的歌声就是对大家千辛万苦爬上青湾最好的回报。三位老师还为青湾村小学仅有的五名学生上了生动活泼的一课。

青湾村位于两座大山的山坳中,居住较为聚集的中青湾海拔近800米,上青湾还是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全村174人,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小孩26人留守在家,全年大部分时间依靠民政部门和乡政府的补贴维持生计。让队员们感动的是,当得知苏州大学的实践团队将要走访青湾村时,全村的留守老人顺着上山的崎岖小路将路两旁的杂草割除、难走的路段垫上石块。在实践团队的队员到达中青湾时,20余名留守村民全数出来迎接。一时间,感动的泪水激动的泪水相互交融,老人的双手小孩的双手互相紧握。走到哪家,哪家都是清澈的泉水、煮熟的玉米、自家的李子摆满一桌。在苏州大学老师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继而工作最后走出了大山的人家更是激动不已,远远的送行而不舍得大家的离去。当全体队员下了青湾回到学校时,一路的乡亲都竖起了大拇指。实践团队的向导、谷罗山小学老校长谭贤鄂说:“能够去过青湾的,哪怕是谷罗山人,也是不多的。上过青湾的人,都是顶呱呱的,特别是上过青湾的女队员们,在乡亲们看来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女中豪杰。”

7月19日,这是团队在谷罗山的最后一晚,在教师们的自发组织下,在学校不大的操场上,一首首如罗峪河泉水般清澈明亮的桑植民歌伴着浓浓的留恋和感激,在谷罗山的山谷里久久不散……至此,苏州大学第七期谷罗山希望小学支教助学活动顺利而圆满地落下了帷幕。队长苏大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苏光表示:“我们还会回来的,希望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我们更应有信心地走下去。”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