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他们,我们――文学院2008机器人世界杯志愿者服务队实践小结

作者:朱铭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981更新时间:2008-10-11

他们,我们

――

文学院

2008机器人世界杯志愿者服务队实践小结

 

2008年,他们来自全球各地,白皮肤的、黄皮肤的、黑皮肤的,欧洲的、美洲的、亚洲的、大洋洲的,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群汇集在一起,怀着同样的心情为了同一个事业,

我们,来自苏州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经历,加入同一个团队,代表苏州代表中国参与志愿服务;每天往返于赛场与住宿地,语言不通,衣食住行随时存在问题,我们被派往不同小组,各斯其职,分工合作,为他们提供各类保障服务。我们,经历了春季和夏季,经历了从三月到七月的在一起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在一起接受英语培训,在一起接受礼仪培训,还有集中营的培训,点点滴滴,我们一直在诉说着做志愿者的过往历程。

他们是参加2008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及学术会议的各支参赛队,而我们是苏州大学文学院各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团队。

 

2008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及学术会议是国际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机器人足球赛事和学术会议,此次首次登陆中国,便有来自全球的450支队伍共2500多名参赛者和学者参加。大赛由苏州市政府与中国科技大学承办,受到各界关注。我院共有近60人参与了志愿服务团队,占了全部志愿者总数约五分之一。这60人被分派在秘书、宣传、接待、后勤、翻译、竞赛、会务等7个小组,更有多人担任小组组长,与其他志愿者一同承担各项服务工作。大赛举办日期定于7月份,而从3月份开始所有志愿者便开始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在园区独墅湖图书馆的组织下,我们逐步学习、积累有关大赛的知识与经验,我们一点点酝酿即将代表中国迎接各国友人而泛起的丝丝兴奋、紧张的情绪,我们不断练习英语口语以做足案头准备。虽然7月15日大赛正式开幕,但从10号起便开始有参赛队陆续抵达苏州。于是从7月10日开始,我院志愿服务团队部分成员已先行投入工作,直到14日为止,团队所有成员全部到岗,正式展开志愿服务。

   与大赛专业工作人员相比,志愿者的工作显得微小而琐碎。率先开始的会务组每天面临的是交通、住宿、饮食方面的后勤保障以及随时可能涌现的大小突发问题,除了接机跟车、辅助登记注册等必要工作,队员们购物、去餐厅、叫出租、游览、迷路、生病、房间设施出问题、借用设备等需求都离不开志愿者充当翻译与中介。接待组、翻译组成员则被分派到各个代表队或是官方人员身边进行全程陪同、接待,不仅需要掌握整个队伍的行程,每天提醒所负责参赛队的相关赛事安排与大会通知,还要协同解决各个队伍的具体需求。宣传策划组每天奔波于赛场内外,用细致的观察与思考挖掘大小各类赛事新闻以协助完善大赛的宣传工作,既是冷静的旁观者又是尽责的参与者。竞赛裁判组的工作与赛事息息相关,看场地、维护设施、满足参赛选手对场地和器材的各项要求、记分,信息联络,叫场……在浓烈的比赛氛围中,竞赛裁判组成员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忙碌着。至于后勤组则分布在赛场各个点,从急诊室到器材室,从赛场中心到偏小角落,用细小、琐碎甚至不为人知的服务保证赛事的正常运行。所有的工作看来都是不起眼的,却又显得那样必不可缺,正如一个负责老师评价的那样“没有你们,整个场馆都转不起来”。就像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器系统,核心部件的确才是关键,然而它的正常运转更离不开各个细小部位的螺丝钉与润滑剂。我们与所有志愿者一道,用汗水与热忱铸成螺丝钉、润滑剂,一同为这个盛大而隆重的国际赛事奉献点点光热。

 

近两周的志愿服务,带给每个人的收获与体验都是不同的,唯一相同的是对那段日子的留恋与记忆。英语口语显著提高,处事、应变能力得以加强,对“团队”涵义的理解再也不像书上那样泛泛而死板,随之增加的团队协作能力无形而有力……除了这些实际性成果,我们得到的更多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满足与愉悦。我们与很多外国队员结下了友谊,我们向他们讲述真实的中国与中国人并聆听他们的传统与文化,在交流与沟通中进一步消减了异国文化造成的隔阂。在这里,我们代表的便是中国,一个以乐善好施为古风、现今正悄然崛起的古老民族,我们用微笑、用行动向世界展现她的真实与活力,展示我们的怀抱与热忱。我们努力证明,We are ready,更开放更大步地迈向世界,与全球交融,与世界接轨。

 

赛后,几乎所有的裁判和老师都对志愿者的工作表示了欣赏,RCJ(Robot Cup Junior)的主席Tomas和技术委员会的各位TC(technology committee)更表示:正是由于各位志愿者的协助,整场比赛才是如此的顺利,如此的精彩,还有很多参赛队员同样对我们感激再三。大赛的圆满完成还有来自各方的肯定无疑是对志愿者的最大慰藉,一切的辛苦与劳累与之相比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他们,我们,在这么多天的相处与交流中形成了一个“地球村”,而我们与大赛所有工作者一道以主人翁的姿态在村内迎接八方来客。虽然时间短暂,但这样的“地球村”并不会随之消逝,它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讲述着友好、合作、和平的真正内涵,我们万分荣幸,曾经与它触手可及。

 

 

机器人大赛志愿服务团队

2008-8-29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