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苏州大学“课改调研小组”实践事迹材料

作者:朱铭来源:文学院点击率:2093更新时间:2008-10-11

苏州大学“课改调研小组”实践事迹材料

――苏州大学学生会暑期实践课改调研小组

近年来,新课改无疑是社会的热门话题,然而其利弊评断却一直争论不休,为探讨新课改的本质、内容、措施及开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为我校立志于投身师范事业的本科生提供认知新课改的机会,我们以“新课改对于现代教育的冲击”为课题,组成了由11名成员的暑期实践调研小组,前赴镇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课改实地调研。

新课标即教育部规定的新课程标准,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的简称。其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是现在国内唯一的课程标准。

新课标的推行是国家“十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其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提高。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还是对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和把握上,新课标都对原有的教育体制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

我们的实践活动从社会、老师、学生、家长四个方面全面而又准确地掌握课改前后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合理的比较,以突出“新课标对现代教育的冲击”这一主题。

实践的首天,在市教育局课改交流会上,镇江市技术带头人包云鹏就课改相关问题与小组成员代表进行交流互动。会上,包老师详细介绍了课改内容、措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调整与改进,并谈了个人的想法与观感。小组成员据此发表言论并提出相应问题,皆得到了一一解答。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镇江自2004年施行新课改以来,在全省课改中走在前列,且备受瞩目,在高考中成绩骄人、势头猛进。

随后调研小组来至镇江中学,在随同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该校为相应新课改而建成的数间新实验室。该实验室专为学科设置,分为数理化实验室、历史实验室、地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其间有火山模型、天文星象图、指南车、地震仪等,设备先进,并注意切合新课改教学内容,合乎教学知识的形象性建构。该校领导表示,为了让学生更加迅速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切实学到知识并成为综合性新型人才,将不惜余力,“为了学生的一切”。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整合材料,并以此在团队中开展多次讨论会,分头分组合作完成相应任务,在专家的经验上提出自己认知与看法,并提出探讨,从而进一步地加以总结、归纳,并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地进行补充,不断地完善调研的不足。

为了解更多的新课改影响群体,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将提前准备好的问卷调查加以补充,发至家长、学生手中,以求更全面地了解新课改的实施效果与其间产生的问题。

在与镇江中学教师代表袁老师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新课改的具体措施与改进方针,以及所取得到成效。调查中可见,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果。然而袁老师表示,由于现实环境制约,活动性课程往往难以落实,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仍需不断的努力与改进。

调研中,小组成员结伴同游金山寺,感知镇江民俗民情,以增进对新课改背景环境的了解,同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在大家的互动相处与相互学习中,小组调研热情不断高涨、团结更为紧密。

在材料的分工收集与整理、总结、校对,小组成员各尽其责、各出其力,成果优异。在对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了解、学习与考察中,小组成员每日及时更新调研材料并纠正前日错误与纰漏,在愉快的合作中圆满完成此次镇江新课改的调研工作。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