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文学与哲学的碰撞――记礼拜三沙龙

作者:纪金平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483更新时间:2010-12-21

12月8日礼拜三下午我们又一次迎来了08基地班的读书沙龙,这次沙龙将由潘腾娇和杨加佳同学带领我们见证一次文学和哲学的碰撞。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潘腾娇同学开始带我们进入《我读到的老舍和京味儿小说》。她以老舍的前期作品《茶馆》、《牛天赐传》、《二马》为切入点,对各种人物事件如数家珍,深入分析了老舍作品的语言特点,即善于讽刺,是“口角虽常常挂着讥嘲的笑意,眼里却蕴着两眶热泪”的讽刺,因为老舍认为他也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其语言特点还在于亲切,在于浓浓的北京味儿。并由此拓展开来探讨了京味儿小说在题材、主题与语言上的继承和革新,并介绍了王朔、刘恒、刘一达等现代京味儿小说作家的著作。最后潘同学通过照片带我们一起游览了北京,仿佛走进了方正的四合院,走进悠长的胡同,听到北京味儿的交谈。最后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了我们的北京和北京味儿小说之旅。

不一会,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响起,杨加佳同学开宗明义,为大家解释了为什么要选讲《西方哲学史》:因为哲学和文学、美学是紧密相连的,是作为汉语言专业的我们应该了解的,西方的人本主义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是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并存的西方三大哲学。紧接着他采用PPT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爱非斯学派、爱利亚学派、那可萨格拉学派、柏拉图、苏格拉底等的观点、地位和成就,向大家展示了一幅浩荡的希腊哲学发展史。最后杨同学说虽然这次介绍的内容都是关于世界本源的,但是在信仰危机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或许有利于人们重建自己的信仰体系。

文学与哲学的碰撞,摩擦出智慧的火花。文学讲述的是方言对文学的影响,展示的是生活的美好;哲学倡导的是信仰体系的构建。在经历了头脑的洗礼、思维的碰撞之后,同学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结束了这次难忘的读书沙龙,同时更加期待下一次沙龙带给我们的精彩。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