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情真意切,人性光芒――记礼拜三读书沙龙

作者:纪金平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395更新时间:2010-11-24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下午三点半,在文综楼2305教室,汉语言文学基地班的陈毅渊同学与曹昊同学分别带我们走进《四世同堂》和三毛叙事散文,领略不同时代下不同人物的人情美、人性美。

首先,陈毅渊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四世同堂》的作者老舍其人及其主要作品。尤其提到了老舍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身而过的故事。这位曾经的准诺贝尔奖得主曾说过:“《四世同堂》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那么,那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

陈毅渊同学介绍,小说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它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但是除了胡同之外,老舍还描写了一系列北平的风土人情,北平的菊花、大枣、清华园、玉泉山、后海……在书中均被老舍用饱蘸感情的笔墨一一写尽,而在这些充满北平特色的景物所构成的繁华之下,我们更可以看到日本占领后北平人民的悲苦。

接着,陈毅渊同学讲到,她认为这部小说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老舍先生对环境的渲染、世界形势的把握,更在于他用极其贴近时代和生活的细致语言描绘了一群时代风云之下苦痛挣扎的性格迥异的小人物形象。她分别从他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和外国人形象进行分析。在谈到书中的一个个典型人物时,她独具匠心地将他们与其它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进行类比。例如她认为作为长房长孙的瑞宣是一个觉新一样的人物,背负四世同堂的重担,向往革命又安于现实;钱默呤与《京华烟云》中的姚思安类似,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但同时他又有《十月围城》中的陈少白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陈毅渊同学在分析书中的那些卖国贼形象时,敏锐地察觉到了老舍先生对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劣根性――官本位意识的批判。而在谈到书中那个只爱旧北平、不爱新文化的外国人富善时,她认为这正说明了博大的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同化异族的能力。读书能够做此深入思考,是值得称道的。

最后,陈毅渊同学引用了著名评论家康斐尔德的话:老舍比起其他的西方和欧洲小说家,似乎更能承接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巴尔扎克的辉煌传统。她赞说,老舍先生作品中绽放的人性光芒,使他理应配得上诺贝尔、配得上这个世界。

正当大家还沉浸在《四世同堂》的悲壮与精彩中时,《橄榄树》的音乐突然飘过耳畔,就在这熟悉悠扬的乐曲声中,曹昊同学走上了讲台,带领大家一起探寻三毛这位东方奇女子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三毛叙事散文的魅力。

曹昊同学首先用精美的幻灯片挪列了有关三毛的简介与语录。接着,她从三个方面来深入解读了三毛叙事散文。1.以“我为中心”的真情诗意表白。2.情真意切绽放人性的光芒。3.异域风俗故事透出东方的文化气息。

她首先用优美的语言阐释了她心中三毛的形象:一望无际的沙漠,远离喧嚣的女子,流浪,流浪。其一下子将大家带入了三毛迷惘的青春、缠绵的情感。她并没有多谈三毛叙事散文的写作技巧,而是把重点放在其作品中的情感与人文关怀上。她认为三毛的作品虽然逃不掉消闭的旅行文学的框架,亦看不见堆砌的词藻、刻意的修饰,更感受不到磅礴大气与雍容华贵。但却隐隐约约透着一股泥土的芬芳与世外桃源的美丽,自有一种与众不同。她分析说其与众不同大概就来自于三毛特有的细腻情感与率真性情,不掩饰一切,而是潇洒自如。三毛的作品中始终有一个“我”,借助“我”对人物和事件的真切感情,自然而直接表露“我”的审美感情,倾诉一个个陌生离奇以似曾相识的故事。由此带来作品的魅力、自叙传的真实和亲切。

接着她谈到,三毛曾说:“我不爱景,我爱人。”这正是三毛内心的自我剖白。她对单纯的景致并不感兴趣,她爱着的,是刻着文化印记的生命景观、与人生融和的大自然。所以我们读三毛的作品,发现里面总是记录着各种人生百态的小事,而在这些小事背后,隐藏的是作者的那颗爱心,这从而使作品充满人性美、洒满人格的光辉。

时间很快流逝,教室里播放起了三毛名篇《梦里花落知多少》的节选录音带。“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在真挚感人的声音中,我们的沙龙结束了。这一次,我们收获颇丰。下一次,又是谁将带领我们进行一场心灵之旅呢?让我们期待吧。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