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不同视阈下的楚霸王――记礼拜三读书沙龙

作者:纪金平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503更新时间:2010-11-08

2010年11月3日下午三点半,在文综楼2305开始了文化之旅。08级同学黄亚欣根据著作中对楚霸王项羽的构造,从不同的角度看项羽,给在座的同学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黄亚欣同学开门见山指出项羽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以至司马迁将他写入记载帝王的本纪篇。《史记・项羽本纪》写:“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而后人也将项羽看作是一位失败英雄来抒发情怀,虞姬也成为文人抒发感情的载体。后代诗人顾况、孟郊、李清照均有相关诗作。黄亚欣还播放了电影《破釜沉舟》和《百家讲坛之项羽》指出项羽骁勇、不善于纳谏和自负鲁莽的特点,以及项羽自刎乌江的三个原因:天之亡我、耻于起兵、忏悔意识。她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解读项羽,激发了同学极大的兴趣。

本次沙龙精彩的部分即是20世纪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对项羽的重新审视,主要是对比了郭沫若《楚霸王自杀》和张爱玲《霸王别姬》,她引用原文并分析了两篇文章中重点部分与写作精彩的部分:郭沫若《楚霸王自杀》以项羽自刎乌江的史实为依托,合理发挥想象,对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场景进行了改写,虚设了历史中并不存在的乌江亭长和钟离昧;张爱玲《霸王别姬》则一反当时风靡一时的京剧的凄美缠绵,哀婉感伤的格调,以苍凉涓冷的笔调出之,而且将气壮山河的楚霸王完全推到舞台的边缘,把虞姬拉到前台中心。并提出在司马迁《项羽本纪》中,正当项羽穷途末路,望洋兴叹之际,乌江亭长适时而出,从天而降,为项羽指出了一条生路,把项羽塑造成一个舍生取义的英雄,完成对项羽传统道德化身的完美人格的塑造。而后又重点讲述了郭与张的异同:同是指二者都截取了项羽人生最为凄楚悲壮的人生末路加以整理、编辑、阐释,都成功解除了项羽头上的神圣光环;都是写项羽的故事,主人公都不是项羽(郭沫若――乌江亭长,张爱玲――虞姬);异是指二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与写作背景:张爱玲出生于旧式封建家庭,她在这个充满裂痕矛盾与冲突的环境中,注重于一个女人的性别罹难与生存艰难;郭沫若是一个忧国忧民,为了民族国家利益抛弃妻子的知识分子,他注重表达对祖国前途的关怀。因此也带来不同的写作目的:张爱玲追求苍凉的审美情趣的社会心理,而郭沫若对文学的看法特别强调其政治功用,借文学唤起人们的抗战激情,小说显示出昂扬战斗,悲壮的特点。

时间在精彩的讲述中流逝,在座的同学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每个人都愿意在文学之海洋里欢快畅游,尽情享受。让我们期待下周的精彩沙龙!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