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作者:纪金平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508更新时间:2010-11-08

2010年11月4日下午2点,文学院2010级“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在5339报告厅准时开始。本次特邀主讲人是来自教育学院的吴继霞教授,讲座由文学院团委书记纪金平老师主持。

作为开场,吴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压力75%来自于社会就业。随后,两幅人才市场人潮涌动的图片让我们不由惊呼,吴继霞教授随后说,希望我们提早去人才市场观察,对人才市场多做了解。接着吴教授讲了以下4个方面:

一、由university说起。吴教授先是幽默地用谐音“由你玩四年”来形容当代一些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紧接着严肃地指出:人生有几个四年!PPT上显示了一个大四学生在开复网上的留言,当我们看到“我不知道简历该怎么写,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时,全场安静了。揭示完后果,吴教授开始分析原因,她用“惯性成长”来概括我们的求学历程,即:享受父母和老师的安排。但是“时移势移的现状”却要求我们“角色无条件到位”,在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我们不再抢手。吴教授说:“我们必须自己经营自己的一生!”“一个人若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住现在,掌握不住现在,就看不到未来。”在职业生涯规划专家金树人的名言引入下,吴教授开始为我们介绍“生涯”和“生涯发展”,并剖析了我们大学四年的状态:迷惘,恋爱,后悔,着急。虽然“职业味”一直在发展,但是到了大四,与社会所要求的“职业味”还相差太远。在看了错误的职业成长曲线后,吴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科学的“舒伯生涯发展理论”和“舒伯的循环式发展任务”。最后,吴教授说:“大四的简历不是文字编写,而是靠大一到大三的一点一滴的行动书写出来的。”

二、目标的威力。吴教授首先让我们认真回答一个问题:具体罗列你现在的计划和行动。吴教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大三角,这是一个哈佛的调查报告,在三角的顶尖是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在三角的中上部是10%有清晰且短期目标的人,在三角的中下部室60%有模糊目标的人,三角的底部则是27%没有目标的人。吴教授让我们对照下自己在三角的哪一部分,然后为我们显示了二十五年以后的结果,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成了社会顶尖人物,有清晰且短期目标的人成了专业人才,有模糊目标的人生活平稳,没有目标的人一事无成。

随后,吴教授把职业进行了分类,即:“红”(政途),“黄”(商人),“黑”(学士),“洋”(留学);或者“继续深造”,“直接就业”,“自我创业”。让同学们能具体确立自己的目标。

三、如何规划。吴教授在本小节十分具体地阐述了规划细则。概括为:知己,知彼,决策,学习。在知己上,吴教授列了一个公式:成功=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让同学们自己思考,我有什么,我没有什么,我想要什么,我不想要什么。在知彼上,吴教授重点让我们去了解大学和自己的目标,并推荐我们看生涯人物访谈。在决策上,吴教授引用了萨特的话:“事实上,生涯的选择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价值观有关。自由选择与责任的担当。”对于刚上大学的同学们,听到“责任”二字,都觉得内心沉甸甸的。在学习上,吴教授说道,大一的课程往往学分高,希望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列出了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握时间、为人处事。吴教授着重强调了“积极主动”,她鼓励我们多去问老师,积极主动的学习会事半功倍。

四、如何行动。吴教授为我们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认识20个以上毕业的大学生,学长学姐会为我们的就业提供很多资源;第二、读好本专业课程,不只是“应付”,还要主动了解课程,把它学精;第三、不同的目标对自己要有不同的要求,多参加科研项目,对自己是极大的锻炼,对考研也非常有帮助;第四、学会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和学校网站、各类报纸杂志、传记和心理类的书都是我们学校可得的资源,另外,在各校区也有心理咨询中心,如果同学感觉“心理感冒”,可以来咨询,老师会给一些专业建议;第五、寒暑假不宜荒废,吴教授建议我们可以参加培训、实践活动、打工等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好好利用时间。

最后,是大家自由提问环节,其中一个女生提问说,感觉自己不知如何把握大学的节奏。吴教授表示理解,并说这是普遍状况,她鼓励那个同学多和学长学姐交流,多了解情况,放松心态。之后,吴教授还为我们推荐了一些书,辅助我们更好的规划学习和生活。至此,本次讲座完美落幕。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