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文学院古代文学、现当代教研室课程思政会议举行

作者: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674更新时间:2020-10-30

为加强本科生课程思政建设,遵照文学院党委统一部署,苏州大学文学院教工一支部联合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教研室部分教师2020年10月28日下午两点,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举行有关课程思政主题学习会议。

本次会议由支部书记艾立中老师主持。会前,艾立中邀请了本支部三位不同专业的老师进行课程思政经验分享,分别是:古代文学的赵杏根老师、现当代文学的房伟老师、影视戏剧学的邵雯艳老师。

会议开始后,赵杏根老师首先发言,他认为古代文学中充满了爱国主义的精神,爱国、和谐、稳定的主题在古代文学中非常丰富,儒家的一些理想如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古代思想中也有一些糟粕,我们要注意扬弃,也有一些现代的理念和意识,在古代文化中比较缺乏。比如说,平等的思想,儒家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观念是非常严重的。但若是细细发掘,平等的思想还是有一些的,比如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这其实是一种道德平等,平民百姓和达观贵人的人性是一样的,尽管社会地位上有区别。平民百姓要学习、要改造,达官贵人也要学习、要改造,这是荀子的观点。孟子则讲“天爵”,认为存在一种天然尊贵的爵位,与“人爵”相对。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天爵”更强调自我的修为,而在获得“天爵”的道路中,所有人都在同样的起跑线上。

赵杏根老师还从自己注解《孟子》的实际经验着手,强调挖掘古代文学、思想中具有现代价值的内容。

房伟老师继而发言,他认为现当代文学的思政教育相较古代文学而言,要更加紧密一些。特别是当代文学本身,就蕴含着“社会主义文学”的核心价值,特别是在其早期提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当代文学也有复杂性,伴随着共和国的历史成长。我们教学中的难点是:一、如何在这样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段里,树立社会主义的文学经典;二、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看待这些文学,如何讲述,让同学们能够认识到,特别是在十七年文学部分。

随后,房伟老师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分享了讲授“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三红一创”(《红旗谱》《红岩》《红日》《创业史》)的课程思政经验,并照应当下,回应我党在现阶段对农民问题的关注。

邵雯艳老师最后发言,认为影视与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基本很经典的作品多改编自现当代甚至古代文学的作品中。随后,邵雯艳老师重点谈了“抗日神剧”的问题,指出这种影视剧将战争游戏化,将我方偶像化,将日军懦夫化、白痴化。这些影视剧非常含混地处理事件的时间和空间,与历史是游离的、虚构的。其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含混,往往一人多角,身份混乱。其情节更为超乎常理,比如裤裆藏雷、手剥鬼子、隔空弊敌等等。这些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和歪曲,也是对战争中浴血捍卫国家的英雄的不尊重和不敬。这种渲染快意情仇的民族情绪,对社会也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邵老师举了较好的主旋律电影如《八百》《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为例,既具有票房市场,也有着非常正面的主题,在价值观方面也能带给人们一些有益的思考。这就可以触动我们去思考用电影电视媒介表现历史。

在艾立中老师主持下,程水龙老师、陈晓明老师、钱锡生老师、陈昌强老师、王振老师纷纷参与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在本科教学中掌握政治导向,加强思政建设,将在“四史”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本科生教学中去。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