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慢斟细品《珠玉集》,大珠小珠落玉盘――记礼拜三读书沙龙

作者:杨�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401更新时间:2009-12-28

2009年12月9日,07级汉语言基地班的班主任杨旭辉老师和同学们迎来了新一期的读书沙龙活动。今天的活动十分隆重, 请到了学工办主任徐海洋老师, 团委纪金平、胡萱老师,以及09级师范班班主任张蕾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读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

首先,徐海洋老师作了简短的发言表达了刘书记对读书沙龙活动的热情支持和积极鼓励。同时,他也向大家转达了刘书记的期望,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在文学的世界中不断孜孜以求!

 

读书沙龙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正式开始了,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07级汉语言基地班的钱宇同学为大家带来了她精心准备的读书心得――《晏殊词中的酒肉气与女体香》,伴着古典雅致的幻灯片,她将在座的听众引入了晏殊词的美妙境界之中……钱宇同学首先从历史和现实逻辑两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晏殊的生平以及北宋的社会背景。对于晏殊的籍贯,她举出“临川说”和“新昌说”两种比较科学的说法,并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引经据典,有理有条,使人信服。接着,她又给大家讲了晏殊与他门下众多弟子的轶事,其中最动人的一段师生佳话却因学生宋祁为人虚伪、攀附权贵而戛然而止,而引出了罢相风波,晏殊左迁,这也是《吊苏哥》一诗的由来。但总的来说,晏殊一生的经历相对平稳,没有太大波澜,这是晏殊词风格的决定因素之一。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正是北宋初年的社会风貌。“歌儿舞女以终天年”的繁盛景象,使晏殊词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同时,出自寒门的晏殊也是科举取士制度的受益者,社会文化转型为平民心态,晏殊十四岁已由宋神宗赐进士,仕途颇为坦荡。“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宋朝官员优厚的俸禄制度也成了晏殊极宴饮之乐的经济基础。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所谓盛开与花前月下的浅唱低酌。而晏词中最为明显的两个特征就是酒肉气和女体香。据考证,现存的一百三十余首《珠玉词》中,八十八首有酒,其中广为流传的就数《浣溪纱》了。而晏殊所作的许多祝寿词也多为酒后即兴而作,不经推敲,虽欠缺工整,倒也透出真性情。所谓酒色不分家,女体香也在晏殊词中处处弥漫。钱宇同学从三个角度阐述了这一特征:其一是词中晏殊对家妓代称的多样性;其二是在当时社会非常难能可贵的,即以女性视角进行创作,抒发闺中人的寂寞无聊情怀;其三则是晏词香艳而严格合乎规矩。从中体现出晏殊在词创作中的表达了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需要以及一种艺术的积淀。钱宇同学报告的最后,还借欧阳修之口为晏殊洗脱“只顾个人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的恶名,表现了晏殊的另一面。更可贵的是,钱宇同学还能在完成心得分享的同时反思自己过程中的不足,她认为自己在分析晏殊词风格形成的因素时过于笼统,而为着重于他个人的生活轨迹,并欢迎同学们与她分享交流。

 

接着,杨旭辉老师在点评报告的同时也为大家讲解了怎么样通过把握文体的特质来分析文人的多面性。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词这种文体的感人魅力在何处?并建议同学们阅读孙康宜的《词与文类的研究》,以从细腻之处发现词解读的新视角。

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尾声,最后基地班中其他同学也对今天的沙龙活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今天的活动令大家在珠玉之词的低吟浅唱中感受了古人的花前月下・・・・・・

 

文学院学生科协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