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院08级新生辩赛半决赛

作者:胡萱来源:文学院点击率:2498更新时间:2008-11-25








                                     锋芒毕露与韬光养晦的现代人
  
    10月17号晚6点30,由文学院团委主办、竞智思辨社承办的“文学院2008级新生辩论赛”半决赛在文科综合楼1002幢2105举行。新闻六班、七班,汉语言(师范)1班、2班为争夺决赛席位在2105教室分别上演了两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比赛双方就现代人应该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的问题据理力争,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文学院学生会主席谢心阳,社团联合会副主席柳知彤,竞智思辨社前社长、资深辩手朱铭,《大学新闻》主编韩晓乐以及苏大辩论队资深辩手王颖超组成了半决赛强大的评委阵容。

    第一场比赛由新闻六班对阵新闻七班。在开篇陈词阶段,双方一辩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三分钟的陈词时间,鲜明有力地表达了自己对现代人应该具有那种品质的看法。正方――六班一开场就强调自己“锋芒用事,谦和待人”的观点。而反方则认为韬光养晦更具有策略性,亲和力。 接下来的攻辩阶段,双方二辩三辩旁征博引,在发展巩固自方观点的同时又总结了上一辩友的陈词,使辩词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其中对对方观点的反驳更是妙语连珠。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利用短短的四分钟时间,使尽浑身解数,对对方的理论架构做出尖锐的攻击,而回答方也做了很好的反驳,精彩处可以听到连续几轮的盘问、反驳和再反驳。辩论中,正方抓住“现代人”这一特定名词做为突破口,认为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锋芒毕露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反方则不断强调韬光养晦是一个积累的必经的过程,应在韬光养晦中寻求机会表现自己。场上双方争锋相对,寸步不让。队员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势让场下频频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见招拆招的机智更让场下观众与评委折服。评委提问环节,谢心阳与王颖超就反方的观点分别从韬光养晦的含义和结果提出问题,虽然反方从容不迫、机智应答,但还是暴露了准备不充分的弱点。最后的总结陈词,双方四辩都把握好了最后关键的四分钟,最后一次反驳了对方的观点,重申己方观点,并对各自的观点进行了升华。评委离席讨论之后,观众便对场上选手提出了犀利的问题,激烈程度不减反增。单双方辩手都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第一场辩赛由资深辩手王颖超点评。她对决赛双方的理论构架、观点论证和辩论技巧进行了的评点,点出了双方的交集与冲突。从战场的设计着眼解析了辩论的交战点,并根据每个辩手的特点褒贬了双反在策略技巧上应用。

    最后,评判团经过慎重考虑,决出胜方为新闻传播六班,反方4辩―― 新闻7班的许超群同学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8:00整,第二场辩论赛准时开始。由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迎战汉语言2班,与第一场有着同样的比赛流程,可是选手们却显示出与之不一样的风范。没有了第一场那么多的观众,但是双方仍激烈辩论。精彩程度绝不亚于第一场。虽然出现了不协调的单挑场面,让评委及几位观众觉得十分尴尬,但之后的几轮中,有所缓和。第二场比赛学生会主席谢心阳给出了十分细致的点评。第二场的获胜方是正方――汉语言文学1班,最佳辩手由反方4辩的陈成获得。

    新生辩论赛是我院的传统赛事,辩论在我院也形成了优良的传统,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这份传统在大一新生中传承。新生辩论赛给与了大一新生锻炼自己,展露锋芒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参与中提升自己。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