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印象苏州――我心中的苏州

作者:data来源:文学院点击率:5692更新时间:2008-03-20

引子:不知不觉中,来到苏州的日子已经悄然流逝8个多月。

心情舒畅之时,也会仰望天空云卷云舒;惆怅哀伤之中,也会留恋花开花落。

不同的心情,印着不同的苏州。

是园林的曲径通幽,还是观前的喧闹熙攘?是水影细腻的吴侬软语,还是飘逸流动的华光水影?

这次,我们06外汉的同学们,用笔,用相机,用诗,用文字,去发现,去描绘,呈现一个别致的苏州印象……

    作为一个文学院的学生,应该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敏感,对创作充满热情和渴望。反观我们自己,真正愿意拿出笔勤于写的人寥寥无几。鉴于此,我们团支部组织了这次主题为

    “印象・苏州”的团日活动,一来通过自由组合搭配增强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二来借此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欲望。

    这次的主题团日活动是一系列的活动组成,时间跨度也比较大,但是同学们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和成功。

    我们的活动分为三个部分:

1、5月12日~5月20日��活动的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去准备自己要做的关于“印象・苏州”的具体活动。内容是多样的:可以是曲径通幽的园林,可以是喧闹熙攘的街道,可以是雨中雾里的小巷,也可以是古香古色的小镇……表达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纯粹的文章,可以是诗歌,可以是图文并茂的散文,也可以是DV等。

    从同学们报上来的材料可以看出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多数的同学走出校门去探寻那种印象,用图片记录自己的足迹;除了比较经典的素材(园林、小巷、美食等),也有同学从特别的角度来阐释了苏州。

    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值得嘉奖的。众多出游的同学中,王锦心、巴亮、钱思霖和万晓伟这组的“�直游”尤其引人注目,不仅写了图文并茂的文章,还拍下一段不错的DV。钱思霖同学还为他们的�直游配上了一段MP3介绍,非常精彩。

(附:主要的出游队伍)          

5月13日  靳丽君、王吉               游马坡小巷一游   

5月17日  王锦心、巴亮、钱思霖、万晓伟    游角直

5月18日  姚晨蓉、吴瑶、高玲、吕艳         火车站

5月19日  刘璐、许晨晨等                   观前

5月20日  李文文、江蓉蓉                   平江镇

2、5月21日~5月24日��材料加工制作阶段

    材料加工是整个活动最辛苦也最为关键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上,表现出的是相关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集体主义感。由于时间比较短而材料比较多,制作压力比较大。负责编辑的张云帆、靳丽君同学连续奋战了三、四天,熬夜也是不在话下,终于把书和PPT高质地完成。在这个阶段,大家也积极地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齐心协力地作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班的书籍和图象集。5月23日晚上,见证我们的团结并记录我们的才华的书籍正式完成并印制出来。

3、5月25日��成果展示会(25日晚上5:30~6:30,公教楼1209)

    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A、展示PPT。主要是把同学们的出游照片集中起来展示。

效果比较好,观众反映不错。

B、欣赏名家笔下的苏州。观赏《苏园六纪》之四《蕉窗听雨》。

C、观众互动环节。给在场的观众每人发一张小纸条,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印象・苏州”,精彩的有奖品送出(我们的书)

    在这个环节我们收到了几句精彩的句子:“闲傍园林,自在苏州”(苏州市旅游广告语);“难记的名字,难忘的古镇”(指�直);“苏州,一本精致的书,一支悠扬的曲,一枕缠绵的梦”;还要一位管理学院的同学为我背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苏州的定义……不同的人却给了苏州同样深的赞美。

    大约6:45,整个活动正式拉下帷幕。十几天的努力在热烈的掌声中得到认可。是的,把自己对于苏州的印象记录下来对于我们这些出门在外求学的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不仅如此,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四年大学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团结合作更是我们要发扬光大和坚持下去的精神,为我们以后活动的开展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06外汉团支部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