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关于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袁丽云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711更新时间:2009-02-23

各有关学院、部门、直属单位: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教育部设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将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类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设计了“课题指南”(附件一)。申报者请根据“课题指南”进行申报。
  “课题指南”分为一类课题和二类课题。一类课题每项资助8―10万元,研究时限为1―2年;二类课题每项资助3―5万元,研究时限为1年。
  二、申报条件
  1、申报者必须是我校在编在岗的教师或党务政工干部、相关管理岗位工作者,能够作为项目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2、申报者应根据自身的研究专长,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实际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相关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进行选题申报。
  3、原则上应组成课题组申报。申报者应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按照出成果、出人才的原则,组建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
  4、每个申报者限报一个项目,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两个(含两个)以上的项目申报。申报者应认真阅读教育部有关人文社科项目管理文件及以往有关立项资料,提高申报质量。
  三、成果要求
  1、一类课题要求:2009年9月10日前,课题组须提交2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并将中期成果以研究报告形式(6000―8000字)报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最终成果应为专著、普及读物、研究和咨询报告、音像软件。研究成果须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大众化特点,具有推广价值,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和宣传方面能发挥显著作用。
  2、二类课题要求:2009年9月10日前,课题组提交1―2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同时将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形式(6000字左右)报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最终成果应为专著、普及读物、系列论文、研究报告、教学课件等软件。研究成果须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大众化特点和推广价值,能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和宣传。
  四、申报材料与时间要求:
  1、申请者可至“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www.sinoss.com)”或人文社科处网站下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申请评审书》(简称《项目申请书》),按要求认真填写,并统一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
  2、各有关单位请于3月25日前将申请评审书一式9份交人文社科处计划科,并将电子文件发送至linping@suda.edu.cn。
  请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提高申报质量。
  未尽事宜,可至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查询或致电人文社科处计划科(67507027)。

附件:
1、申请评审书
2、课题指南
 
 
人文社科处
2009年2月23日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