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忆江南”海峡两岸学生交流营苏州段活动顺利举行

作者:黄晓辉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576更新时间:2011-07-18

(通讯员:巴亮)

2011年7月12日至7月14日,苏州大学文学院“忆江南――中国园林建筑与江南文化”海峡两岸学生交流营苏州段活动顺利结束。

三天的行程丰富而充实。台湾留学生与大陆同学结伴同行,听讲座、游旺山、览湖景、逛夜市,真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历了一番难忘的“姑苏深度游”。

研习讲座精彩纷呈,令人受益匪浅。苏州大学文学院曹林娣教授的讲演围绕“江南园林艺术”及“苏州城市规划与古建筑保护”展开,从苏州古城的选址、格局、建筑风格等角度切入,强调其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并以耦园为例,分析了苏州园林注重主题、实用、美观的造园特点。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朱仲羽教授则另辟蹊径,着眼于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维度,探讨苏州经济发展与文化保育之关系。两场讲演均得到台湾同学的热烈响应。大家对苏州原生态的古建筑群落、精致优雅的园林景观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他们与专业学者的互动时,风趣幽默且不失睿智,得到了两位教授的褒扬。经济与文化的双赢发展是台湾同学尤为关注的话题,大家就苏州老城区保护规划、文化保存模式、新旧城区衔接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新世纪苏州经济的异军突起赢得台湾同学的普遍赞叹。7月14日上午,交流营成员往苏州周边参观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旺山村。旺山位于苏州城西南八公里处,原本是苏州周边经济极不发达的小村庄。近年来以都市农业为定位,立足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的结合,利用山水田园景观、自然绿色生态等环境资源并借助于现代物质技术条件,逐步建成了融现代农业、乡村文化、度假观光以及农事体验、竞技娱乐为一体的集约化、多功能、高效益的当代生态农庄型度假观光胜地。在观看了旺山宣传片并游览钱家坞农家乐、耕岛农事参与体验区、农业观光园、尧峰山等高览胜等景点后,同学们均对苏州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流露出由衷的钦佩之情。留学广岛大学的赖冠华同学表示:“这里村庄的美丽与亲切,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此外,营员们还乘车夜览了苏州工业园区的现代化景致。金鸡湖两岸高楼林立、灯火辉煌,从农田到广厦,沧海桑田、日新月异的巨变令远道而来的台湾学生钦佩不已,大家吹着湖风,赏着美景,叙说着苏州的发展与腾飞。

知行合一,重在实践。听过了深刻精彩的学术讲座,营员们亦走出校园,实地考察苏州地区的园林、建筑风貌。拙政园精致典雅,无愧“四大园林”之首;虎丘塔巧夺天工,吴越文化绵远流长;姑苏城外寒山寺,一首《枫桥夜泊》留下多少文化的印记;“姑苏第一名街”七里山塘古色古香,吴地传统建筑群神韵犹在;泛舟千年古运河之上,两岸景色应接不暇,更是领略了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江南水乡,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明悠远。也许只有江南,才会把影影绰绰的缠绵妩媚演绎得如此摇曳多姿;也许只有江南,才会把宏伟与美丽,把雄壮与婉约,把诗意与美感,把古典与现代,完美地融汇在一起,三天的姑苏之旅,深入浅出的学术讲演,底蕴深厚的文化寻访,挥别苏州,我们的活动继续进行。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