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院长信箱│怀念旧版

导航

  • 首页
  • 学院概况
    • 百年学院
    • 历史沿革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科专业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名师与团队
    • 教师介绍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研究生
    • 博士后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论著
    • 科研获奖
    • 科研机构
    • 学术交流
  • 党建工作
    • 党委简介
    • 规章制度
    • 理论之窗
    • 纪检统战
    • 发展公示
    • 组织生活
    • 教工之家
    • 关工委
    • 党校园地
    • 离退休工作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学生工作新闻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国际化办学
    • 招生信息
    • 留学生学历教育
    • 海外合作项目
  • 继续教育
    • 同等学力申硕
    • 成人高考
    • 助学自考
    • 社会培训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科语文研究

海外汉学研究系列讲座之十二――帝制末的文学:重探晚清小说

作者:胡萱来源:文学院点击率:1939更新时间:2011-04-22

2011年4月21日晚6:30,在文综楼5339,李欧梵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有关晚清小说的讲座,盛况空前。出席本次讲座的嘉宾有文学院王尧院长、李欧梵教授夫人、季进教授、李勇教授、钱锡生副教授、学生工作处蒋青芳老师。

 

 

 

李欧梵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特聘教授,在王尧院长的简单介绍后,李教授开始为我们讲解他对于晚请小说的一些看法。

 

李教授指出,过去的晚清文学研究,通常被置于“世纪末”的语境下加以审视和阅读,但是,由于中国本身缺乏“世纪”的观念,所以,这种借鉴性的考察亦有其不甚适切的一面。为此,他权宜性地提出以帝制末的观念来审查晚清文学与文化,特别是1900到1910这十年间的小说创作。他试图指正,在一个老大帝国行将就木的时段,通俗文化如何具体地落实历史现实中的危机感和创伤感,而发展出一种现代史观。他特别考察了《老残游记》和《文明小史》这两部小说,并指出这两个几乎于同一时间(1903年)连载于《绣像小说》的文本,形塑了两类极不同叙事模式,前者是基于同声一“泣”的抒情小说,而后者则是喧哗与骚动的闹剧式小说。《老残游记》开篇以梦境叙述危机感受,又于8到10回借神怪叙事、杳不可闻的音乐形象,传递惜别、怀旧之情,在在是一番“the sense of an ending”(Frank Kermode语)的感受。与此不同,《文明小史》从“永顺乱子”、《芜湖日报》事件一路写来,中间亦庄亦谐地穿插时人对新政、科技和自然现象的种种滑稽、荒唐的言论,且还有两段极为漂亮的英文公文,这一系列混杂的写作和记录,显示了新政维新下,晚清众声喧哗的姿态,是接近《尤利西斯》式的“将日常生活的史诗化”的努力。李教授特别提醒,这种史诗与抒情的对话还可以迁延至科幻小说、侦探小说等文学种类,它们总是以某种自相矛盾的形态出现,以一种进步感和不安感构成叙事上的不一致性。

 

 

在讲座时,李教授和台下的嘉宾以及他的夫人不时地进行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也使整个会场气氛更轻松愉快。

 

 

随后是同学和教授交流的时间。同学们非常积极地提问,李教授肯定了同学们问题的价值,并认真作答,李教授和同学们交流得非常热烈,同学们也受益匪浅。

 

 

最后是王尧院长的总结,王尧院长讲述了自己的体会,说自己有不少收获,并对李教授表示感谢和尊敬。讲座结束后,同学们都拿着李欧梵教授的书让教授签名留念。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部份摘自苏大海外汉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网。)

  • 学校部门
    • 学院链接
      • 学院黄页
        • 苏州大学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电话:0512-65880500 传真:0512-65880517 邮编:215123
        ©Copyright 苏州大学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